前言
现代人事测评技术的基础是心理测量学。因此,要想提高招聘主管的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有关的心理测量学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测评概念。这些理论观点和概念是一切测评技术的基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是全国性的权威学术组织,组织专家专门为招聘主管设计课程,介绍心理测量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为技术培训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介绍笔试和面试的各种技术,以及提高笔试和面试质量的技术方法。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拥有先进的人才测评系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国内最强的师资力量,由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专家精心打造了高质量的讲师团。围绕"通过人才测评,促进企业发展"的主题,经过长期细致的课程建设,推出了这一精品系列课程。
理论和实务并重
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主管,多数不是毕业于心理专业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理论训练相对比较薄弱。本课程起点低,不要求有专业基础,但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上的提高,简明扼要地介绍最基础的必需知识体系。同时,紧扣招聘实务,提供招聘主管所需测量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师资均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心理测验开发经验。
培养独立开发能力
理解工具开发流程,尝试独立开发题目。能够掌握评价质量的方法。
互动式教学
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学员积累的经验,调动学习动机。提高鉴别和评估测量质量的能力
课程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培训目的-让您成为出色的测评应用专家!本阶段您将会学习与测评有关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了解人才测评的操作流程,亲身体验权威心理测验,熟练使用以及正确选择测评工具。
第二阶段课程培训目的-让您成为科学的测评开发专家!本阶段您将会了解人才测评工具的开发过程,以便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亲手开发独具特色的测评工具,解决变化多样的实际问题。并且课上将赠送一些与组织发展息息相关的测验。
第一阶段:第一天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信度、效度、标准化、常模
第二天 能力测验:智力及其测量、特殊能力的测量
第三天 人格测验:人格理论和测量、情感智力(情商)的综合概念
第四天 评价中心技术: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情境模拟技术
第二阶段:第一天 心理测验的开发流程
第二天 能力测验的开发
第三天 人格测验的开发
第四天 职业兴趣测验和评价中心技术
课程对象
外企人力资源部总监、经理;
外企行政部总监、经理;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及行政主管;
有志于从事HR人才测评工作的人员。
上课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30-5:30
每天8个学时,课程共32学时
第一阶段课程授课时间:
5月12日(周六)全天;5月13日(周日)上午半天
5月19日(周六)全天;5月20日(周日)上午半天
5月26日(周日)全天。
第二阶段课程授课时间:
6月02日(周六)全天;6月 3日(周日)上午半天
6月09日(周六)全天;6月10日(周日)上午半天
6月16日(周日)全天。
师资均来自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是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质量的讲师团。全部是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专业人士授课。同时讲课教师全部具有心理测验的实际开发经验。
师资团主要成员:车宏生教授、方平教授、童长江教授、刘红云副教授、骆方博士、陈海平博士、林绚晖博士、张继明博士。
合格学员可获得: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心理测验使用资格证书》。
注:报名时需要提交一寸同版免冠彩照(3张)
第一阶段课程开学时间:5月12日;
第二阶段课程开学时间:6月02日。
第一阶段课程学费2200元;
第二阶段课程学费2600元;
两阶段课程联报学费3800元。
现金、支票、汇款或汇票皆可。
联系人:赵老师 王老师
电 话:010-51656461 86237540
欢迎参加免费专题讲座:
全国首家"HR人才测评技术"课程
心理学界权威专家共同研制
中国心理学会及北京师范大学-测评领域顶级师资力量
两次免费讲座,体验课程精华
聆听知名教授的课程,成为科学选人的专业人才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07年4月7日(周六)下午14:00-16: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详见确认函)
二、主讲:车宏生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三、讲座议程:
13:30-14:00 嘉宾签到
14:00-16:00 "外企HR人才测评技术" 课程系列专题讲座(一)
主题一:中国人事测量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
主题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测什么、怎么测?
16:00-16:30 现场答疑
车宏生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师从心理所所长徐联仓教授,从事管理心理学研究。2000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任心理学系主任、心理学院院长。
多年从事人事测量和评价工作,早期研究的内容是公务员考试选拔系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的选拔。曾任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组部领导干部评价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过北京市副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中面试题目开发和主考培训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究工作的重心转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测评技术研究,主持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大型企业的招聘选拔系统的技术开发工作。
近二十年在人事选拔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目前,主要工作是融合心理测量理论和测评工作经验,培养人事测量领域的研究人员,培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人事测评工作的质量水平。
专题一:中国人事测量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人事测量起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受用人"德才兼备"标准的影响,提出"德能勤绩"的选拔观点。在组织和人事系统中,这一标准延用至今。这一标准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难以操作化定义,在实践过程中造就了难以解决的困难。
专题二:测评的目的:人和职业匹配,人和组织相容
企业的人才选拔工作,最终目的是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取得良好业绩。"人职匹配"是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目的,各安其位和人尽其才是企业用人的良好状态。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必须在职位分析和人的特定的评价这两方面都有准确的把握。最近,组织行为学又提出了"人和组织相容"的更高要求。
专题三: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测什么、怎么测?
测量和评价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是测什么。人的特征很多,哪些与组织中的工作绩效是密切相关的策略和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如何搭建,心理学家提出"冰山模型"作为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框架,冰山浮出水面上的部分是知识和技能,隐约可见的是能力,难以把握的是人格特征、动机、兴趣、价值观,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性特征。
解决了测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解决,那就是怎么测的问题。测什么和怎么测是相互关联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解决了怎么测的问题,才能实现准确把握人的特征。
专题四:测评重心由知识和技能向人格和社会要素转化
知识和技能是容易学习和培训的,也比较易于评量。但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和绩效,更重要的是能力因素和人格因素。工作效能低常常不是因为知识和技能问题所引起,人格和社会要素的缺陷常常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人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要关注人格倾向和社会成熟水平和社会性特征。
职位要求: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经理、主管等HR相关职位。
报名提示:1、填写“报名回执”后,按提示通过邮件或传真将其返回;
2、收到“确认函”表示报名成功;
3、系列专题讲座(一)报名截至日期:4月06日(周五)13:00;
系列专题讲座(二)报名截至日期:4月20日(周五)13:00。
友情提示:1、参加讲座时,请您携带名片;
2、讲座期间,请您将手机调至震动档或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