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走出去”:印度令中国汗颜
印度企业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海外并购的“走出去”战略,呈现“大踏步”前进的趋势。据印度工商联合会的研究报告,2000年以来印度公司已收购了307家海外企业,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超过2/3是在过去两年内完成的。
今年1月31日,印度著名的家族企业“百年老店”塔塔集团再次提高竞价,最终以122亿美元巨资打败了巴西对手成功买下了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国的科鲁斯(Corus)集团,成功上演“蛇吞象”。塔塔钢铁不但创造了印度公司海外并购案“第一名”的记录,也成为印度企业“走出去”的代表。
因为该项目的成功收购,集团总裁拉坦-塔塔最近被《今日印度》杂志评为“2007印最具影响力人物”。
多元化扩张
统计显示,2005年印度企业共进行了118次海外并购,总价值达29.1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10亿美元。2006年,印度企业进一步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汽车、石油、钢铁、软件等行业频有大手笔。即使不算塔塔的超百亿美元并购案,全年海外投资项目也达到130个,金额71.7亿美元。
与之相比,中国2006年的非金融对外投资为161亿美元。除了规模上“赶超”中国以外,印度企业“走出去”似乎比中国企业的“技术含量”更高:一是海外收购更加多元化,包括汽车、钢铁、软件等;而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几乎全都是资源领域的收购;二是印度企业能凭借管理优势进行并购,如塔塔钢铁收购科鲁斯;而中国的收购则相对粗放。
并购先锋
过去两年来,印度企业在国际上着实掀起了一股“抢购”风潮。
2006年年初,印度医药公司兰巴克西以3.24亿美元收购了罗马尼亚制药公司特拉皮亚。再早些时候,“矩阵实验室”斥资3.13亿美元收购比利时仿制药生产企业多克制药;电视制造商维达康斥资2.92亿美元收购汤姆逊公司彩色显像管分部。
印度的石油产业海外扩张也令人瞩目。印度最大石油开发企业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越南、古巴和尼日利亚相继获得开发权。
塔塔集团是这股“抢购”风潮当之无愧的急先锋。
在收购科鲁斯之前,塔塔钢铁公司已经花4.86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的国民钢铁公司;集团旗下的塔塔茶业公司以6.77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的布兰兹饮料公司;塔塔咖啡公司以2.2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咖啡连锁品牌八点钟咖啡,集团还斥资1.12亿美元兼并英国纯碱制造商“卜内门公司”。这些都是在大约1年时间内完成的。
印度企业正在意向收购的外国公司项目也不胜枚举。
印度最大的电子公司维迪康计划以7亿美元收购韩国大宇电子公司;印度兰伯西制药公司还有意收购德国莫克制药公司的非处方药物业务,涉资金额超过50亿美元。另外有消息称,印度综合工业集团比尔拉公司有意收购美国铝板生产商Novelis,涉资金额也在50亿至60亿美元之间。
政府背后使劲
此轮印度企业海外并购风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印度经济连年增长强劲,过去4年来连续实现超过8%的增长,股票和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孟买股票敏感综合指数比四年前增长了3倍以上,一些大的公司利润连年增长超过40%。企业“口袋里有钱了”,自然大大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
其次,印度政府逐步放宽政策上的限制,发生了从“限制”海外投资到“积极引导甚至鼓励”的重要转变。印度从1990年经历支付性金融危机之后,对资本流出一直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突破1500亿美元,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政府的信心也有所增加。
从2003年以来,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宣布简化海外投资手续,并大幅放宽了投资限额。这对于具备海外投资实力的印度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鼓励。
根据新的规定,印度公司可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海外竞争,允许最高投资额达到公司上一财年的纯利润水平。去年,政府将企业每年可向海外投资的资金上限从原来规定的公司资产净值的100%调高到200%。印度储备银行还宣布放宽对本国公司的对外商业借贷限制,以支持本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和在海外的兼并等业务活动。据报道,这些措施都是去年9月份以来印度政府正在制定的一项促进印度企业海外投资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一切为了国际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公司海外投资的目标紧紧围绕获得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意图以全球作为舞台进行战略布局。
它们选择收购目标时不单从价格因素考虑,而是选那些价格具有吸引力,同时对自身低成本的工程设计和生产模式能形成互补的企业。这也许是最值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学习的地方。
同样以塔塔钢铁公司收购科鲁斯为例。
后者的前身是英国国家钢铁公司,被誉为钢铁业“王冠上的明珠”,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欧洲市场的丰富经验。“吞并”科鲁斯后塔塔不但跻身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更重要的是能生产出更精密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同时获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另外,该项目对塔塔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汽车项目也将起到战略支持作用。正因为如此,塔塔集团主席拉坦称收购科鲁斯是一项“布局高远”的交易。
方兴未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与外商平等条件竞争,根本的出路在于向外发展成跨国公司。因此,走国际化道路、拓展海外市场,这是当前印度企业家们一致的想法。印度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马亨德拉公司总经理马亨德拉说:“如果不具有全球竞争力,你在国内市场也不会太平。为了获得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到海外并购。”
印度毕马威执行总裁维克拉姆说,“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走出国门,大肆并购海外企业;90年代韩国企业取而代之;现在轮到印度企业大显身手了。”他认为印度企业的并购才刚刚起步,今后5至7年将有一大批印度公司走上国际舞台。印度锻造公司董事长卡里亚尼也表示,公司在收购德国CDP公司后并不打算就此止步。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五到七年内成为全球的领导企业。”
专家预测,印度企业海外收购的浪潮还将持续至少3—5年时间。印度信贷评定与投资服务公司总裁拉维莫汉认为,印度公司的海外收购潮流代表着“一种结构性变化,而不是一次性现象”。(来源:环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