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小李走到电梯门口,正想按下上行的按钮,突然她看到了电梯门口的温馨提示:多走楼梯,有益健康。她放弃了电梯,转身走向楼梯,两周以后,走楼梯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这是今年年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行政楼里的一个真实场景。
“我们希望形成一种环保节能的校园文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管一民说。
席卷全球商学院的绿色风暴正在掠过中国商学院的上空。
斯隆商学院、Hass商学院、伦敦商学院……这些大名鼎鼎的商学院都将有关环境保护的课程纳入到它们的教学当中。
一项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亚斯平研究所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商学院已经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或者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作为必修课。
而在中国,除了类似的课程、论坛以及讨论外,诸如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称“中欧”)这样的学校,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教员、员工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去。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行为,向这些商业精英们灌输环保意识。让他们把这种环保意识带入到自己的商业实践中去。
小事大环保
中欧MBA2006级四名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展开了一次关于环保和节能的讨论,这场在西班牙、加拿大、中国三个国籍学生中间的讨论,成了后来“绿色校园”计划的雏形。
“国外在环保节能上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做法,而国内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MBA2006学员吕燕清回忆那次讨论给中国学生带来的震撼,来自西班牙的柯丽娜和来自加拿大的骆传仪一起,给大家分享了很多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和节约能源的经验。
“我们想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慢慢有些改变。”吕燕清的同学钱飞琼说。
几个月后,专门为定名为“绿色校园”行动设计的标志遍布中欧。“‘分类回收’和‘节约能源’是现在的两个主题。”吕燕清介绍说。
而这个行动的规模也迅速扩大,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动中,学校甚至批准成立了一个名为“绿色校园行动计划”委员会的机构,除了学生代表以外,教务长、对外传播主任、教授代表、后勤部代表也都成为委员会的成员。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人们都积极参与到“环保节能宣传队”的活动中去,最近的几个计划都易于接受和执行,其中包括无电梯计划、抽水马桶节能计划、废旧电池回收计划、垃圾分类计划等。
事实上,还有一些大的行动计划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但其节能和环保的长期收益却十分惊人,其中包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空调系统、锅炉、水平衡的改造,以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楼的节能灯使用等。
行动重于说教
“几个针对员工的行动都是能够落地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大家节能环保的意识。”管一民坦言,节能环保计划要先变成每个人自己的行动才能够推行下去。
中欧教务长兼副院长郭理默也持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商业领袖就是能制定可实现的,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这也是我们支持绿色校园计划的原因。”
“学员们对具体的大的改造计划并不了解,但他们认同校园各处的温馨提示。”管一民说,学校虽然没有针对学员进行相应的宣传,但通过网络、电视、公共场所的宣传,学员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一些看得见的变化正在发生。学员和教职员工离开教室时,会主动关灯;水管漏水,也有人主动通报;人们还集思广益,找到了各种新的行动计划。
“监督对于强化人们的环保节约意识意义重大。”管一民说,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网站上,每个星期都有网上公示,奖惩分明,效果明显。
在商学院看来,环保和节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绝佳途径,他们毕业后将其应用于公司的实践,会对社会和公司产生积极的影响。
6月初,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在北京成立了另一个环保组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环保同学会”,而在一项倡议校友加深企业社会责任并付诸实践的签名活动中,有近500名校友表达了支持。
管一民希望环保节能的活动能够在学员中形成影响力,特别是在学位班中固定并推广下来,从而对学员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而中欧的计划是,将校友的环保同学会与在上海开展的绿色校园活动对接起来,未来还可以与其他商学院共同分享节能和环保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