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P是英文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的简称,意思是高层经理人进修项目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联系我们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信息检索:
首页 >>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更新时间: 2007/5/29 14:07:39 来源: 纺织经济信息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问题的提出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就是要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之中,其发展必然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今年4月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并以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对各行各业的循环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了关于节能、降耗和减排的四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水耗、能耗下降幅度均高于全国“十一五”纲要的要求。纺织行业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进入后配额时代后,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壁垒日益频繁,同时也面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料及要素价格上涨等多种压力,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行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还必须看到,纺织行业既是一个资源依赖型和环境敏感型产业,也是一个产品直接面向市场的消费品行业,实施循环经济,不仅对行业自身发展,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世界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1/3,主要纺织产品产量,纱、布、服装、化纤都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主要原料棉花的年消耗约1100万吨,羊毛年消耗约40万吨,对石油等资源的依赖度也很高。能源消耗较大,年总能耗为6867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4.3%;规模以上企业用水量达到95.48亿立方米,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总量的8.51%。纺织工业的主要三大类产品中,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两类用于日常消费,近年来我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增长较快,预计到2010年,国内纤维加工总量将超过36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能达到18公斤。纺织品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其质量和生态特性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纺织工业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协调自身产业发展与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动态平衡关系,促进对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绿色化水平,注重污染治理,推广废弃物再利用,不断满足社会的绿色消费需求。
  对纺织循环经济特点的认识
  节能降耗是行业多年来开展的工作。比如多年前,纺织工业部就提出:大搞资源综合利用,要把纺织企业内“天上飞掉的”、“地上扫掉的”、“地下漏掉的”各种废气、废料、废液都充分利用起来。近年来,又推进了清洁生产、废水治理等项工作,为实施循环经济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循环经济的观念不是孤立地解决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从系统的角度,从战略发展的层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为重点,在行业内从原料、中间产品,到产品、废弃物的全过程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优化利用,协调行业发展与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理念,纺织行业实施循环经济是以行业目前开展的工作为基础,又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将这些分散开展的工作溶为一个整体。
  业内人士往往有这样的认识:循环经济就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确,在纺织产业链中,能够循环利用的资源比重不大,环节不多,许多废弃物回用技术还有待开发。但这不能削弱纺织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因为废弃物回用只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内容,且不是主要部分。循环经济涵盖的范围要广得多,其核心是整体资源的综合利用,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第一原则。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同,纺织循环经济要把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还有人认为,与重化工业相比,纺织工业不是能耗大户,也够不上污染大户,实施循环经济还在国家排不上号。数据显示,纺织工业综合能耗、废水排放量都排在工业行业的六、七位,无法与钢铁、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相比。但值得注意的是,印染和化纤等排污严重的企业多集中在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如不加紧治理,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纺织服装产品直接面向社会消费市场,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衣着和家用纺织品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消费者对服装的选择越来越注重新颖性、舒适性和质量,环保、健康和安全等成为服装的消费特征。而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下,推广生态纺织品,宣传和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和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对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纺织循环经济的主要领域
  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纺织工业整体上看作一个工业系统,其输入是各类资源能源,系统内是纺织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输出的是产品和废弃物。因此,资源能源、生产、产品和废弃物是四个关键因素,围绕这些关键因素形成下列四大领域:
 
  1、资源和能源领域:促进综合利用
  按照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减量化原则,根本的目标是要求在工业生产中从源头开始系统地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资源综合利用是四大领域的重点,也是当前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的根本措施。
  (1)原料资源
  纺织工业基本上属于资源加工性产业,对棉、毛(包括羊绒)、麻、丝等天然纤维资源和生产化学纤维的石化原料资源依赖较大。保证原料资源的供应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料产业尽管发展很快,但仍然滞后于纺织品服装的产能,使得我国纤维资源经常性存在相对短缺。从纺织行业自身来说,一方面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上降低原材料消耗;另一方面,要开发高附加值,高档产品,开发新型纤维,如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生产化纤原料,大力推进蛋白纤维、聚乳酸纤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加大麻纤维、竹纤维等天然纤维的应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达到这些资源的供求平衡。
  从绝对数量看,我国棉花、化纤等资源还是相对富足的,但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限制了有效的商品流通,直接影响到纺织原料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配置成本,导致国内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棉价、化纤长期实行垄断协议价格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这是国家政策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2)节约能源
  纺织行业如棉、毛、麻、丝纺织主要是改变纤维的物理性能,以耗电为主;印染行业以蒸汽为主。化纤、棉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耗能的主要行业。
  2005年以来缺电问题一度严重。在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纺织大省,拉闸限电非常普遍,企业开工率普遍不足,比如浙江萧山、绍兴等地企业大多“开三停四”、江苏、广东等地企业大多数“开四停三”,甚至“开三停四”。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为了缓解企业用电的缺口,自己投资上马电厂,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如印染企业,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40~50%,使得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收到很大影响,节能措施迫在眉睫。
  (3)节约用水
  纺织工业是用水量较大的工业部门之一。生产性用水主要有:麻绢类的脱胶浸渍;羊毛的洗涤;蚕茧的缫丝工艺;印染工艺的漂练、染色、印花、整理;粘胶纤维和合成纤维工艺等。纺织车间空调和职工生活用水量也较大。纺织工业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在191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细分行业用水量因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生产条件和地区差异而不同。纺织工业水的重复利用不甚理想,如印染行业用水要求较高,对天然纤维织物染色,特别是浅色织物染色,对水中残留色度和盐类较为敏感,废水处理后的水大部分只能作为中水使用。这方面的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有待进一步开发。
  (4)节约包装和其他纸制品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商品的包装在达到保护商品和美化商品目的的基础上,应该遵循绿色化原则,即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纺织品如衬衫的纸制包装盒尽管耗材不多,但有人估算,以年产9亿件衬衫,用纸量会达到18万吨,相当于砍掉126万棵碗口粗的树木。所以纺织品要简化包装,即尽量减少包装用料,减少包装层数,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控制包装成本在商品中的比例,避免豪华包装。
 
  2、生产领域:推进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纺织企业这样的制造生产型企业来说,更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清洁生产是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其意义在于:一可以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及辅料,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二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末端处理代价昂贵,实行全过程控制,根本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治污道路,既可减少污染物产生,也可减少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容易为企业所接受;三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减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改变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水平。
  冶金、石化、化工、轻工和纺织五个行业是国家清洁生产的试点行业,而印染行业又是纺织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
 
  3、产品领域:提高质量和绿色化水平
  纺织工业的三大类产品中,服装服饰和家用纺织品直接面向消费市场,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应用。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纺织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推广生态纺织品,宣传和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都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
  (1)提高纺织品的产品质量
  我国纺织产品的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满足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两个层面来说,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都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按产业链配套扩大高质量产品比重是纺织行业多年来的工作重点。我们要依靠提高主导产品的物质性能、使用功能和文化品位,发展高性能、高功能、高文化品位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品牌知名度,既提高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实现“以质取胜”的战略目标,也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质量问题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密切相关。质量提高,残次品的减少,直接节约了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质量提高,附加值随之提高,意味着单位原材料可创造价值的提高,同时意味着原材料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提高,某种程度上带来耐用性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这不仅仅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也是提高产品的再利用价值。
  (2)提高纺织品绿色化水平
  绿色产品是纺织工业能否以集约型增长方式进行生产与市场对接的关键条件,也是循环经济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发展绿色产品有三个目标:一是鼓励支持开发有利于环境的产品;二是消费购买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的产品;三是以环保标志“绿色标签”作为市场导向的消费政策。基于上述原因,绿色产品有必要引入我国纺织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绿色纺织品或生态纺织品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服装面料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不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二是服装加工生产过程不能对环境和能源消耗产生有害影响;三是废弃纺织品能够被降解,可回收循环使用,并不能对环境造成再污染。
  因此,纺织产品开发要提高绿色化水平。首先,采用绿色生态纤维,如Lyocell、PLA纤维、天然彩色棉;其次,纺织加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污染、少污染材料,如变性淀粉浆料、生物酶;第三,印染整理尽量采取无水或少水加工工艺,如超临界CO2染色、数码印花等。
 
  4、废弃物领域:强化污染治理和推广回收利用
  纺织工业分为十几个行业,污染涉及面较宽。
  废水排放量大,水质复杂,是污染治理的重点。其中染料的污染最为严重。像棉纺织的印染工序,毛纺织的洗毛、毛条染色和湿整工序,麻纺织的粗纱炼煮和漂白工序,丝绢纺织的缫丝工序等。
  另外,加工场所空气的污染。如棉纺织中清花、梳棉工序的飞毛,毛纺织选毛的气味,麻纺织栉梳工序的空气环境等。还有噪声污染问题,近年来有较大改进。
  (1)废水处理
  纺织工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是印染、化纤企业等废水排放。有害物质包括:各种浆料,主要是聚乙烯醇;各种染料;各种助剂;多种纤维杂质等。其中印染废水污染较为严重,其特点是废水量大,水质复杂,有机物浓度高,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多,色度深,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全国印染加工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地区,是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的重点。
  印染废水处理是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结合,以去除水中不需要的物质。常用的物化技术包括混凝絮凝技术、吸附脱色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等,效果较好,但处理费用较高,并会产生大量污泥。所以国内大量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有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来处理废水。生产实践证明,生化方法比物化方法经济,处理后水质一般可达到排放要求。
  (2)废弃物回收利用
  纺织品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很早就在行业中提倡和推广,但比例一直很小,是实施循环经济的薄弱环节,需要在观念更新的前提下,依靠技术创新,探索一些新的领域。对于纺织品废弃物,目前尽管比例很小,但也应引起重视。要积极开展废旧纤维及废旧聚酯的回收利用,制定相应的规划,采取分类管理、回收利用。同时,通过这样措施鼓励广大消费者建立绿色消费意识,有利于引导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电话:010-82431150, 微信:QQ1391156248 ,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咨询事宜,您可以发邮件、或填写表格点击开启

 

上五条同类新闻:
  • 旅游行业景气进一步提高
  • 旅游行业迈入黄金发展期
  • 2006年酒店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 经济酒店行业标准望年内出台
  • 长城润滑油加速拓展冶金行业市场
  •  

      校方链接:清华大学主页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清华大学工会清华校友网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信息门户清华大学博士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 联系电话:010-82431150 E-mail:tsinghuaedp@126.com
    Copyright 2006 www.qhedp.com All Right Reserved 清华EDP微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IE6.0以上浏览器 阅览) 京ICP备06052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