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P是英文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的简称,意思是高层经理人进修项目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 联系我们  
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清华总裁班培训项目
 
信息检索:
首页 >> 院长论坛:“中国商学院的OEM之忧”后续
   

院长论坛:“中国商学院的OEM之忧”后续

更新时间: 2005/10/28 10:33:4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商学院的OEM之忧”后续
 
  
  在日前举办的“2005商学院院长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的发言语惊四座。他指出,在与海外商学院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中国商学院正面临“OEM之忧”,即很有可能沦为海外商学院的“代工”企业。
 

  次日,《每日经济新闻》详细报道这一观点,读者尤其是各大商学院反响强烈。北大国际MBA、长江商学院与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等三家有代表性的著名商学院“掌门人”先后对本报表达了他们对此的看法。
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中国商学院要避免OEM之忧,就必须国际化
  “我看过《每日经济新闻》关于张维迎教授观点的报道,他与林毅夫教授都提出了一些有关中国商学院问题的看法,对此我表示赞同,但我比他们乐观。”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杨壮教授说,声音里透着平和。
 
  合作办学只是短期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你认为中国商学院会沦为海外商学院的“代工”吗?
  杨壮:在这一点上我比较乐观。现在海外有很多商学院来国内寻求合作,而且不少学生资源被他们瓜分,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对中国来说,商学院教育只不过发展了短短20年,比西方落后了近80年,很多东西必须从他们那里学习,合作属于必然之举。
  但是,海外的商学院教育在中国必然会遭遇“水土不服”问题。所以,北大国际MBA提倡使用海外的案例教学法,但绝不全盘照搬。
  举个例子,DELL的直销模式已被写入哈佛案例,我们要求学生对其仔细研究,结果发现:西方的直销理念在中国市场上并不适用,于是我们重写了一份案例。
  可见,我们需要学习,但不能照抄。只有那些具有西方管理理念又深谙中国市场实践的教授,才有能力教出好学生,这一点只能由中国的商学院完成,所以我比较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在你看来,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杨壮:正如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所言,我们确实该反思一下了。我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我们到底为什么办学以及如何办好。
  事实上,很多学校的出发点都不对,其动机只是扩大招生规模,结果师资和硬件都跟不上。这就牵扯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你培养出的学生能否被市场认可?毕竟商学院除了教书育人、授业解惑外,还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
 
  学费每年涨一点
 
  《每日经济新闻》:你是说目前中国商学院没有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
  杨壮:对。我认为商学院既要把学生看作“产品”,也要把学生当成客户。如果把学生看作“产品”,商学院就有责任出精品,有责任培养优秀的未来企业领袖。如果把他们视为客户,商学院就有义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把自己的“产品”当成客户,没有努力去满足客户需求,学生当然不会满意了。
  要成为一家好的商学院,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优良的师资、强大的品牌以及优秀的学员,三者缺一不可。目前对于第一、二个条件,大家普遍比较重视,但在第三个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每日经济新闻》:商学院应如何向这三个方面靠拢?
 
  杨壮:张维迎教授提出,我们的商学院在收费、花钱问题上受体制约束而放不开手脚,这确实是个问题。因此,当前的关键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一切资源。
  就拿我们来说,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尤其是MBA和EMBA的学费。每年我们会把九成以上的学费收入用于加强师资建设,聘请最好的老师;余下的钱则用在为学生提供的增值服务上,比如带他们去美国西点军校作拓展训练,或请来很多知名企业家、优秀客座教授“传经布道”。
  另外,我们在学费问题上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每年涨一点,不为赚钱而涨价。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硬件资源肯定越来越不够用,我们就从学费里匀出部分添置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如果为了赚钱而拼命涨价,那样的商学院只是一台赚钱机器,永远办不好。
 
  国际化“靴子”非穿不可
 
  《每日经济新闻》:此外,中国商学院该如何应对海外商学院的竞争?
  杨壮:毫无疑问,是国际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商学院就很有可能像张维迎教授所说的那样,沦为二、三流的商学院甚至是“代工”企业。
  近年来,国际化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来讨论,有些观点还是颇有见地的。比如华为老总任正非的“靴子”论———不管愿不愿意,国际化已成趋势,是一双“靴子”;不管合不合脚,必须先穿上。合脚,就穿着它阔步前进;不合脚,就只好把脚磨坏。对中国商学院来说,这双“靴子”也非穿不可。
  长期以来,中国商学院都在努力为跨国公司的在华企业培养职业经理人。现在,中国企业都在“走出去”,中国商学院能不能培养出一批满足中国企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我看还做不到。这种情势如果无法快速改变,中国商学院可能就真要进入“冬天”了。
  中国商学院可谓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像任正非那样先把“靴子”穿上,提前准备“过冬”。
 
  《每日经济新闻》:那你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杨壮:我们除了在师资力量上花大力气之外,还采取了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我们在教学时发现,现在的中国学生缺乏一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他们总是患得患失,无法从容面对成败。正因如此,我们才把学员带到西点军校,带到孟良崮战场,让他们对各种困境有种比较深的感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学员,自己才能安然“过冬”。
 
齐大庆:MBA教育OEM的危险最大
 
  “我同意张维迎教授的观点,中国商学院的确正面临沦为海外商学院‘代工’的危险。”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齐大庆教授也对《每日经济新闻》作了如是回应。
 
MBA的危险比EMBA大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商学院会沦为“教学工厂”吗?
 
  齐大庆:有可能,不过这种可能性主要存在于MBA教育领域,在高端教育领域如EMBA这块,可能性就小很多。因为就读EMBA的学员主要是一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国情况非常了解的教授,从这一点上看,海外商学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但是,对MBA学员这些未来的企业家来说,他们要学习的是一种工具。它们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但国内很多商学院无法达到这种要求,所以沦为OEM的可能性最大。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长江商学院MBA的学费一下子从14万元涨到22万元,同很多商学院的EMBA学费差不多,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齐大庆:可以这么理解。项兵院长曾说过,山珍海味为什么只能卖萝卜青菜的钱?我们就是要把MBA也做成精品,往高端教育上引导。设计出更好的课程,吸引优秀的师资,同时吸引优秀的学员。这也是长江商学院避免沦为“教学工厂”的一个举措。
 
  商学院需要更大的空间
 
  《每日经济新闻》:张维迎在提出中国商学院的“OEM之忧”时,曾表示“非常羡慕长江商学院”,言下之意是说长江商学院作为独立商学院,可以不受类似的约束,能更加灵活地往市场化方向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齐大庆:我并不这么认为。张维迎教授提出的“OEM之忧”主要针对的是体制问题,因为传统大学必须考虑下面各个二级学院利益平衡的问题,当然就会使其下属商学院与独立商学院的发展存在差异。眼下,中国商学院竞争如此激烈,在体制约束下,许多商学院不得不想方设法与海外商学院进行合作,这就产生了“OEM之忧”。
  不可否认,许多商学院的起步得益于大学在背后的支持,比如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显然离不开北京大学。但问题是今天许多中国商学院在走过20年后,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国内很多人也都提出,欧洲的商学院由于受大学体制的约束,不得不另起炉灶,反而发展得更快。
  长江和中欧没有上述体制问题,但也没有可以依托的大学资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像长江这样的独立商学院发展后,会对传统大学的商学院造成压力,促使其进行改革。同时,体制内商学院所依靠的更广泛的背景资源同样也会对独立商学院形成威胁。
 
顾锋:不傍“大款”偷师一流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是国内最早与海外合作办学的商学院之一,它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年前。
  作为安泰管理学院院长助理、MBA与EMBA项目负责人,顾锋向《每日经济新闻》再三强调,如果不能发展自己的品牌,合作办学的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合作办学不傍“大款”
 
  《每日经济新闻》:你是怎样看待合作办学的?
 
  顾锋:我们都已看到,与海外商学院进行合作没有问题,关键要看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学校都是因为钱才与海外商学院合作,以此收取更高的学费。
  如果合作目的仅限于此,那么这类项目只能沦为OEM项目:得不到任何品牌也赚不到多少钱,因为大部分钱都被别人赚走了,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每日经济新闻》:你们当初抱着怎样的目的与海外商学院合作?
  顾锋:必须承认,中国的商学院教育与海外还存在很大差距,闭门造车肯定“造”不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因此必须向人家学习。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陪着笑脸与人家谈判,千方百计融入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圈子;但是,我们始终坚持一点:不“傍”大款,不为钱而合作,始终坚持发展自己的品牌。
  为此,我们取消了学院内的对外发展部,因为与国际交流合作的事情应该由各个项目各自承担,不能依赖于一个第三方组织。如果MBA、EMBA项目自己都不具备对外合作、交流的能力,国际化就无从谈起。
 
  副教授当助教
 
  《每日经济新闻》:与海外商学院合作时,你们如何发展自己的品牌?
  顾锋:对商学院来说,师资是最重要的资产,只有拥有强大的师资才能称得上拥有独立的品牌,学生对商学院的认同感也源于此。
  为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师资力量1/3是外教,1/3靠外聘,还有1/3自己出。我们还制定了一个“海天计划”,每年选送10名左右的年轻教授到海外学习,向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学习。
  此外,在与海外商学院合作之初,我们发现他们的教学方式非常独特,课程设置也很有创新特色,这一切都有待我们去学习。
  我们的办法之一就是给外教派助教。一般的商学院只是派博士做助教,作用只相当于翻译,但我们派的是副教授;而且,我们学的不是他们的案例———那些案例对我们的教学其实帮助不大———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我们的眼光,是我们与国际一流商学院缩短距离的重要保证。
院长论坛:“中国商学院的OEM之忧”后续

电话:010-82431150, 微信:QQ1391156248 ,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咨询事宜,您可以发邮件、或填写表格点击开启

 

上五条同类新闻:
  • 院长论坛:中国商学院正面临“OEM之忧”(一)---张维迎教授
  • EDP信息--中国大陆地区10大商学院
  • 教育观察--EDP教育动态
  • 教育观察-商学院排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
  • 教育观察-细数中国研究生教育五大怪现状,透视教育之悲
  •  

      校方链接:清华大学主页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清华大学工会清华校友网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信息门户清华大学博士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 联系电话:010-82431150 E-mail:tsinghuaedp@126.com
    Copyright 2006 www.qhedp.com All Right Reserved 清华EDP微博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辩率 IE6.0以上浏览器 阅览) 京ICP备06052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