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位专家正在慷慨讲演;台下,两名同声速录师的指尖在速录机上飞快地敲击着。专家话语未落,他的精辟观点已经出现在每个关注者的电脑屏幕上。这样“神奇”的场景,如今已频繁出现在各种会议论坛、网络直播、法院庭审、采访谈判中。而制造“神奇”的新行当--“同声速记”,因其高效而实用的服务,越来越受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商业公司、门户网站的关注和欢迎。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依赖于电脑速记,会议、审判、网站访谈等,均需要及时地进行文字记录、处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天各类会议达上万场,如果其中的30%有速记需求,就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专业的速记服务。
北京是国内速记业的发源地,现在平均每天就有两三百场会议,而以上事例只是从业者的缩影。这些人在中国加起来才不过万人,达到高级水平的不足百人。相比之下,在美国,该领域人数已达百万。国内媒体还将此业评为中国十大新职业之一,颇显尴尬。
无比广阔的市场中央电视台一部短片即将播出,但还没来得及加上字幕,负责人向速录公司紧急求助,因时间紧迫,速录员来不及赶到,便通过电话听短片解说词,同时在速录机上飞快地敲键。10分钟后,这段8分钟短片的解说词已通过电子邮件发回电视台。
此场景对电脑速记工作者来说,是见怪不怪。因电脑速记自身具有的先天优势,使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凸显。
早在1997年,最高法院发文,向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广使用中文速录,实现庭审记录计算机化。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已作出规定,要求会议应有详细记录,以免在传达时出现信息失真。这背后所孕育的商机则不言而喻。
相比而言,民间市场更像一块“冒油的肥肉”,此起彼伏的展会自不必说,蓬勃兴起的网络业,像嘉宾网上聊天、重大事件和体育赛事的网上直播等,都会请专业速录师。比如新浪,忙的时候,一天就有七场网上直播。
目前,社会各界对速记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重大会议和大型机构与媒体都在请专业的速记人员为他们做现场会议记录。比如“两会”期间及政府召开各种大型会议,还有像中远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招商银行等大型企业的内部会议,商务谈判、广告策划等各种各样的大中型会议,速记也有大量的需求市场。在媒体方面,如新华社、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和记录,特别需要速记工作。另外,还有各大网站,比如人民网、新浪网、东方网等的嘉宾聊天,都需要速记做文字直播。
总之,经济越发达,对电脑速记的需求也越大。
速记服务日进千金目前,速记服务的酬金为每天1000元—1200元人民币。一个高级电脑速录师,每月的收入平均在4000元至5000元之间,业务高峰期可达到上万元。在双手击打键盘时,显示出来的不单是汉字,还有money。速记行业发展前景看好,“速录师”这个职业已经正式纳入国家职业体系。2003年7月24—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北京召开国家职业标准审定会,通过了《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而明年4月,将首次进行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速录师与打字员不同。他们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速录员是进行语言信息记录,而打字员是以文字信息为主要录入对象。作为一名打字员具备每分钟录入五六十字的速度就可以了。作为速录员,录入的基本速度是每分钟180至220字之间。另外,作为一名速录员,不光要快,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最好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工作忙的时候,可能会经常奔波于各大会场,甚至是全国各地。
一座待发掘的“金矿”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国内电脑速记市场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待挖掘的“金矿”位置上。
国内电脑速记业最发达的城市--北京,每天二三百场会议,据估算,一年下来,“蛋糕”至少是8640万元,而目前这些会议中,真正使用电脑速记的还不到1/10。速记公司因人手有限,就连这1/10都满足不了。
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现有的速记公司甚至连手上业务量的1/10都吃不下。在没有进行任何市场开发的情况下,北京好几家速记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超过500万元。
无怪乎,有从业者说:“人才培训和资本投入的速度还跟不上我们敲键盘的速度。”
国内速记公司很多是双线经营的,即既为外面的客户提供速记服务,又面向业界人士提供速记培训。他们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的举措,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据了解,国内的速记公司,大都不是苦于无市场,而是苦于无人手。
由于市场是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的,需求市场的一下子壮大和服务市场的长期人才真空,形成巨大的供求缺口。很多速记公司知道从市场上找人才是不现实的,于是,它们一方面不断接业务,一方面又必须对外培训招生,而这种培训的目的是能培养一些自己公司适用的人才。来源:消费日报
沈阳亚伟网站:www.syyawei.com
速录师招生热线:024-2251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