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有多富?媒体帝国维亚康姆的董事长雷石东的回答是:“非常、非常富,也非常、非常棘手。”
现年82岁的雷石东拥有维亚康姆70亿美元的股份,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密切关注着自己财富的变化,积极管理着财富背后的巨无霸企业。不是因为很难区别企业管理和财富增值的关系,主要是因为高科技媒体领域竞争太过激烈,维亚康姆要随时接受市场和对手的挑战。他无法轻松退休,对自己晚年到来的唯一安慰是,为他在贝佛利山的家(近期购置的豪宅)收集珍稀热带鱼,偶尔也让这些热带鱼陪伴他工作。
不仅仅是企业竞争的艰难,意外的灾难也会随时降临。1979年,在波士顿考普利广场酒店的一场大火中,雷石东全靠悬在窗台上才幸免于难,而他的身体有45%的部位烧伤,在营救人员够着他的时候,他的手腕几乎要被火烧断了。这种时候,许多人可能会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放慢奋斗珍惜生命。但雷石东却没有这样,他继续进行事业上最大的几笔交易,包括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
他与死亡抗争的故事,就是坚韧不拔的寓言,那些奋斗不止的亿万富翁们都有这种特点。“肉体或任何方面的坚韧不拔,都是生存的关键。”雷石东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而他所描绘的生活细节,就是无休止地在董事会上争吵与斗争,他更喜欢用“战争”,而非“尔虞我诈”来比喻做生意。
在近几年的富豪排行榜,继承家产成为亿万富翁的比例越来越少,大多数超级富豪都像雷石东一样,他们白手起家,深切感受过失败的痛苦。但年事已高时仍干劲十足。伦敦商学院的奈杰尔?尼科尔森教授在进行了一项致富研究后指出,唯有“医生的警告”能让这些富豪最后收手。
关键是要渴望赚钱,而要把钱看作自身价值的象征,因此你的钱永远赚不够,因此没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
但这种奋斗到底的坚定决心来自何处?是对于财富的贪婪和欲望?奈杰尔尼科尔森教授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他认为,父母,尤其是“慈爱又望子成龙的母亲”往往是关键。他们在富豪的孩提时代就不断灌输动力,催动这些全球最成功的人士不断向前,即使面对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压力也不退缩。但尼科尔森教授也承认,这种模式“并不可靠,也不足以成为科学”,更多的是一种直觉。
至于其他的动力,尼科尔森教授还提到“拥有大量精力与注意力”,这也成就了大量富豪的成功和出人头地,英国一群白手起家的超级富豪,就是最好的佐证。
看看下面的故事。从出身看,卖天线和电视机起家的艾伦休格爵士,与维珍集团创办人李察布莱信爵士真的是天壤之别。前者出身伦敦东区的政府公房,父亲是一名吃苦耐劳的裁缝,后者出身于优越的高级中产阶级家庭,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只要掀开盖子就可以发现,推动两人的动力(尤其是在逆境中)是相同的——休格必须摆脱生活的贫困,布莱信必须超越社会的期望。
但他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尼科尔森表示,中产阶级出身、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孩子很难变成亿万富翁,因为他们缺少动力,他们通常会在文化上受到限制,无法在传统范畴内获得成功。“一般而言,成为亿万富翁的关键,是拥有获得成功的坚韧不拔的决心,”尼科尔森说,“关键是要渴望赚钱,不挥霍或将它留给后人,而要把钱看作自身价值的象征。因此你的钱永远赚不够,因此没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即使困难重重也继续前进。
维珍集团的创办人布莱信也曾面临危机,但他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以至于他的帝国涵盖众多分支业务???包括手机、火车、汽车、航空以及结婚礼服(为什么不卖呢?),但令他非常骄傲的是,这个业务广泛的帝国里从未有公司倒闭。这位英国最有名个性最独特的企业家现年55岁,非常热衷参与各种高调的媒体作秀和宣传,并时常提出石破天惊的想法,最新的例子就是将游客送上太空。
通过金钱寻求安全感,这是一种金钱永远无法满足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听起来像一种病。
尼科尔森教授在研究中还提出一个理论——金钱带来的安全感。“他们试图通过金钱寻求安全感,但这是一种金钱永远无法满足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听起来就像是种病。”这样的理论有助于解释,亿万富翁们为何在有了很多钱以后还不会功成身退,为何不买私人飞机和豪华轿车。
当休格于1991年买下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时,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这之后的10年,他说都白白浪费了,并不是他亏了钱(事实上他赚了,他卖掉了俱乐部大部分股份,只留了一点点)。他自己承认,沉迷于足球和承受球迷苛责的过程,迫使他忽视了另一只球——他的Amstrad公司。在买下球队之后,Amstrad公司业绩暴跌,整整亏损了7000万英镑。“不管怎么样,我绝无可能放慢脚步,我从心里就不允许自己这样做,”艾伦休格曾如是说。
超级富豪的法则是,控制一块资产并增加它的价值。就像有人立志要成为奥运冠军一样。
成功的华尔街投资者、《如何成为亿万富翁》一书的作者马丁?弗里德森还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是亿万富翁与众不同的一个特征。他们必须关注风险,但那还不够。核心在于控制一块资产,不一定要廉价获得。很多人能够理解并遵循低买高卖的法则,但超级富豪的法则是,控制一块资产并增加它的价值。从个性角度讲,就是盯住目标,就像有人立志要成为奥运冠军一样。”
亚马孙创始人、41岁的杰夫贝索斯无疑是最符合这一标准的富豪。他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创办公司,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但这样的赌注获得了惊人的回报。亚马孙1997年上市时赶上了网络泡沫,到1999年,它的股票已超过原价70多倍,贝索斯的身价也很快高达100亿美元。
贝索斯是聪明的,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个“呆鸟”(goofy)。他和布莱信一样,出了名的冷静和幽默,喜欢尝试各种销售和营销新方法。贝索斯当年上的是天才儿童学校,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
在沙哑的笑声和自我调侃的背后,是发人深省的往事。贝索斯快30岁时赚了很多钱,成了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 Company)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随后他去了一家专门从事复杂金融交易的公司。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贝索斯在那家公司注意到了互联网,当时美国军方开发了互联网,然后被用于学术界,但几乎没有商业应用。他还注意到,互联网的使用在飞速增长。卖书正是适合进入的空白领域。在这个超级富豪身上就发现了注意力产生的动力。
但同时,弗里德森认为,成为新一代的富豪正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有件事是肯定的:和现在的富翁们一样,新一代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将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在我们这些人都去打高尔夫球了,他们却还在投入无穷的精力在奋斗和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