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不是精英教育

更新时间:2010/1/24 17:29:02
MBA不是精英教育
 
MBA不是精英教育
 
香港科大商学院院长陈家强
 
 
  新浪财经讯 一个创办年仅15年的商学院却成为最受推崇的商学院,其高级管理人员课程排名世界27位, EMBA课程排全球第二。在一个强调传统积淀的全球商学院体系内,《金融时报》的这一排名见证了香港科大商学院的“另类”成长传奇。7月2日,创造这一传奇的操盘手、香港科大商学院的院长陈家强教授在位于富凯大厦的商学院北京中心接受了新浪财经的专访。
  陈家强此次来京,正逢香港科大商学院《高级管理文凭课程》北京班的开学典礼。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陈教授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上课,专门利用课间休息的同学员们进行交流,年轻、儒雅的陈教授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大家都争向与其拍照留念。“双向互动是我们最为看重的”,陈家强不止一次地这样表示,“不仅是学员与老师之间,而且是学员与学员之间都要能够互动,要能擦出火花;所以我们对选择学生有很高的要求,一个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不行的,他要能够同其他人分享,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有国际观的视野。”
  在谈到商学院的排名问题时,陈家强纠正了以前媒体对他“不看重排名”的误解报道。“我对排名是很重视的,做商学院是不能不重视排名的”,陈家强对新浪财经强调,“可能是以前有过报道是问我关于排名的事,我的回答是,如果排名高了我当然很高兴,排名低了我们也同样是有实力的。但我们不会为了排名而做事。”
  以下是新浪财经对陈家强教授的专访实录:
  没有传统,我们也因此没有包袱
  新浪财经:香港科大商学院创校仅仅十五年,但取得的成绩非常令人瞩目,在一个强调传统积淀的全球商学院体系内,科大的成就算是一个对习惯认识的突破吗?科大商学院是如何做到的?
  陈家强:我们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很清楚的策略和运作模式。什么叫做好?很多学校都做的好,但我们不仅把教学做好,而且要做到亚洲第一。我觉得从科大的经验来说,一个清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成功的机会也是很大的。搞商学院也不完全是看传统。我想科大正是因为没有传统,所以我们特别重视研究方面的成绩,教学方面的成绩。没有传统,我们也因此没有包袱。
  从品牌、制度方面,香港科大商学院在亚洲处于领导地位,我们的教授资源非常强,他们的背景和研究可以说和欧美大学是等同的。我们也利用了科大的研究力量。我们对学生培训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是完全从老师教学生的角度培养,而是希望从全方面来培养学生,我们强调我们教学的很高技术、国际方面的经验,希望给学员不同的体验。不仅从书本上给学员知识,而且从行动学习、团队精神和好的学习环境,把他们个人的领导才能挖掘出来。
  科大办学和其他大学的不同是,第一、我们的教授是很有地位的,所以我们国际方面的声誉和网络是非常强的;第二、我们把做研究跟我们国际方面的关系结合起来,带到教室里,让学生感受国际方面的文化。
  如何吸引优秀的世界级教授?
  新浪财经:中国的商学院缺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世界级的教授,香港科大也对自己的师资力量很自豪,香港科大是如何吸引到优秀教授的?
  陈家强:我是一个纯搞学术的人,教了好多年的书,教授的心态我很清楚。好的教授很希望有一个好的研究、学术环境,钱当然是个不可缺的东西,搞学校是不能缺经费的;但有没有传统,我们也因此没有包袱。。
  什么样的学术环境才是好的呢?第一、学校的管理应该很清楚,很西方、很科学;第二、用人要以人为本、用人惟贤。我们请老师都是国际招聘的,不管是内地人,还是香港人,还是外国人。第三、建立一个好的文化。如果我们的教授在自己领域做出了很好的成绩,他们会上升的很快,获得很大的尊重。对教授你要尊重,要给他们经费做研究,要给他们合理的薪水。恕我坦白地说,在内地很多大学经费不够,很多教授要教很多课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样怎么能搞学术?
  单向的MBA教育是没前途的
  新浪财经:MBA在中国曾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但近几年也在遭受质疑,带着MBA头衔的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有不少人认为,MBA教育的公信力正在遭遇危机,你怎么看?
  陈家强:MBA教育在国内发展太快,当然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教授是很难找的。探讨怎样搞好MBA是个全球问题。国内不少MBA教育都是单向的教育,以为有很多课本、有很多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到后来就给学生很多的案例,以为让学生懂得很多案例就可以成为一个管理者。但教案例同样是单向的。MBA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双向,这对招生方面有很高要求,不仅教授和学生之间要双向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我们要求招来的学生之间能够擦出火花,这非常重要。
  新浪财经:今天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强调创新,但不少商学院的课程给很多人的感觉是在培养流程优化和成本控制的管理者,商学院的顶级教授传授的是历史、是经验,是阅历,而不是创新。商学院自身如何突破呢?
  陈家强:创新是很难的。创新不是哪天在房间里突然有了个好主意,就去创业。我们不能把创新神话了。很多公司的创新是把自己每天根本的流程、根本的事情做好。创新是你很清楚你的客户需求,了解你的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
  我们很强调学生个人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强调团队精神,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是把好的同学变得更好,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包括学生的开放态度。
  商业领袖是可以培养的吗
  新浪财经:商业领袖是可以培养的吗?或者说商学院的教育在让一个人成为商业领袖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家强:那要看什么是商业领袖,有些商业领袖是天生的。可是,一个企业里面不是只需要一个有魅力的领袖就可以的,否则这个企业会很危险。一个企业需要很多具有领导才能的人,而这些领导才能是可以训练的。
  新浪财经:有人认为中国本身缺乏真正市场化的商业传统,这决定了中国还不是大批量诞生商业领域的时代?
  陈家强:领袖的才能并不仅仅是集中在商业领域的,其他领域中国有很多领袖。确实,很多民营企业的领袖、国营企业的领袖是没有念过MBA的。但很多人因此就认为念MBA是没用的,我并不认可这种判断。
  很多企业发展很快,但企业的管理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遇到的挑战不是赚不到钱,而是人才缺乏。
  我不同意MBA是精英教育
  新浪财经:内地不少商学院给人的感觉是交钱就可以上,就可以毕业,就是进去门槛低,出来门槛也低,我特别想问的一个问题是,MBA究竟应该是培养精英,还是普及商业知识?怎么评价内地的同行?
  陈家强:我不觉得MBA应该有很高的门槛,不要把MBA搞的很神话。在美国拿个MBA也是很普通的事情,MBA是一个很基本的管理教育。MBA一般是念完大学,工作几年,发现自己很多管理的东西还不懂,那么MBA可以给他们这种管理的教育。我不同意MBA是精英教育,MBA是增值教育。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念MBA就是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人脉网络,当然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认识,也不能说这种认识是错的。但读MBA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学生的国际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新浪财经:中欧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近几年也进步很快,他们依托内地强大的市场,在优秀生员的争夺中,香港科大有没有压力?
  陈家强:没有压力。我们今年收的MBA学生共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3是来自内地,有15%左右是来自香港,有50%是大中华区以外的学生,很多来自欧洲、美国,以及亚太区其他国家。我们招生时很看重学生的国际比例,我们不希望某一个背景的人成为班级里的大多数,我们很重视平衡。虽然内地报考科大的很多,但我们也不会让一半的人都是内地生源。也就是说,不同文化背景出来的同学是不同的,而我们强调多元化。让印度人、欧洲人、香港人、内地人等在一起,火花就容易擦出来。中国人比较喜欢个人表现,西方人就比较重视团队。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有国际化的网络。
  新浪财经:科大国际化的优势如何同内地的本地化进行有机结合?
  陈家强:我们教管理不是教我们的学生如何懂得中国市场的。MBA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于北京市场、上海市场的情况怎样,根本不需要我们的教授去教,他们自己早就了解了,还需要教什么呢。我们很多学生的工作是看整个亚洲的市场的。
  GMAT成绩不是我们招生时最看重的
  新浪财经:一个好的商学院单是有顶级的教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优秀的学生,科大选择优秀学生的经验是什么?
  陈家强:我们招生很看重学生个人的品质,虽然我们也看他们的GMAT,但我们并不会过于看重这些。我们也看学生大学的成绩,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学校都标榜他们的GMAT成绩有多高分,但这不重要。
  新浪财经:你会亲自面试学生吗?
  陈家强:会,一定会。我们会问很多问题,第一、我们主要是看学员为什么要念MBA,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是否到了该念MBA的时候了;第二、这个学员会不会成为班级团队的参与者,如果学员只是一个单方面的接受书本教育的,只是希望别人教给他知识,而不能同大家进行分享,我们不太需要这样的学员。第三、学员的沟通能力很重要,比如英语方面的沟通力;我是非常看重学生的国际观。
  我对排名是很重视
  新浪财经:一谈到商学院,大家会立即想起排名,名次成了标杆,我知道你对排名有自己的见解,但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估的成本太高,大家又不得不去看排名,怎么看待这个矛盾?
  陈家强:我对排名是很重视的,做商学院是不能不重视排名的。可能是以前有过报道是问我关于排名的事,我的回答是,如果排名高了我当然很高兴,排名低了我们也同样是有实力的。我们不会为了排名而做事。我们更看重我们的产品:学生是我们的产品,教授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的产品。我们要看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
  商学院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
  新浪财经:长江商学院的院长项兵曾在北京表示,全球真正顶尖的商学院在教学本身是赔钱的,盈利不是商学院的目的。但如果一个以培养商业领袖为己任的学院本身在商业方面处理不好,这如何让人理解?
  陈家强:是这样的,最好的商学院的学费和支出是不成比例的,不赚钱的。一般的商学院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他们都是属于大学的。如果我们赚钱的话,也不是给股东的,而是把钱投入到教学里面去的,去请更多更好的教授,把我们的排名推上去。
  香港科大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呢?我们收学生都是贵精不贵多,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经费是非常充裕的,我们不会靠扩大市场赚经费来支持学校,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
  新浪财经:北京在香港科大商学院的整体布局里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陈家强:内地市场太大了,科大只能做其中的一小部分。你看美国有那么多的商学院,中国同样也需要很多商学院。赚钱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我们当然希望把MBA的教学搞的更大。我们的策略是维持科大的办学方针,把我们的声誉维持好。
  新浪财经:香港科大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师资力量,但内地和香港的商业环境并不一样,香港科大的师资优势如何移植到北京中心?或者说,科大北京中心的教学水准能和香港一致吗?
  陈家强:水准当然是可以保持的,甚至会更好。因为我们挑选的是那些既懂国际,又懂中国的有经验的教授,这就使得我们的课程具有国际视野,又注重中国视角。一个好的老师是可以把学生懂的东西搬出来,学习是互动的。我们老师不知道学生是什么样的背景,有些学生可能在他自己的公司里是最牛的,但最重要的挑战是把学生的经验带出来同大家分享和讨论。
  新浪财经:内地缺乏真正的商业领袖,但内地的金融领域的人才同样非常缺乏,科大商学院将来会在内地拓展这一块市场吗?
  陈家强:我们在金融财务领域的实力非常强,也有这方面的打算;我也同意你的说法。我们现在的教授在香港的教学是非常忙的,如果没有好的教授,我们不会轻易做新的项目。所以,我一直在建议扩大我们香港科大商学院金融系的教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