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兵:一个中国学者的全球视野

更新时间:2010/1/24 17:37:18
他自称是个"平台的搭建者",业内人士称他为"逆向思维的洗脑教授",而"马步与一指禅"、"三个盒子"、"管理四段论"、"新洋务战略"是他管理思想演变的几个关键词。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对于他
 
来说,还显得不够前瞻,他正在教学和管理之余,游走各地并倡导"从月球看地球"的全球视野,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整合全球资源,最终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就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博士。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他无暇谈及个人故事,而是钟情于讲述长江商学院和他的管理思想。
  
志存高远:10年内跻身"世界十强商学院"
 
  2002年1月,一个游弋于北美、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知名学者项兵,肩负起一项神圣的使命:用十年时间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级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在这位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的履历表中,记载着他获得加拿大阿尔伯他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中国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丰富经历。
 
  在项兵的带领下,长江商学院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创造了国内管理教育界的多项纪录:第一家提出"10年内进入世界十强"的商学院;第一所实行"教授治校"体制的商学院;首家获教育部学位办批准颁发EMBAMBA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立商学院;第一个将人文课程引入管理教育的商学院;MBA和EMBA学费最昂贵的商学院……"长江"也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这让项兵说到"跻身世界十强商学院"的梦想时自信十足。
 
  一个创办仅3年多的中国本土商学院,凭借什么"镇山之宝"跻身"世界十强"?要知道,商学院在中国管理教育上历史短暂,与世界一流水平距离堪称遥远。项兵却激情澎湃地宣称,"长江"是以"从月亮上看地球"的全球视野开辟中国管理教育界的"第三条道路",跻身世界级商学院并非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项兵看来,现在国内管理教育有两大主流思路: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长江商学院却希望走出第三条路,项兵称之为"大我"的路。这里没有国际化和本土化之分,也没有中学西学的体用之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长江商学院的灵魂------一批全职世界级华人教授------大都是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授课教授中聘请。他们不仅在研究中国企业时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也可以留在"长江"潜心研究:研究中国民族企业如何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独特问题;研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如何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上进行"游击战"和"局部阵地战"。
 
  三年时间,长江商学院实现了中国和世界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无缝对接",靠原创管理思想超越了以传授西方管理理念为主导的"教学工厂"模式,超越本土化与国际化之争,也超越中学与西学的体用之争,形成了自己的"镇山之宝",并以此发展出一些颠覆式的原创管理思想。
 
  按照项兵的构想,长江商学院的发展战略针对欧、美、亚顶级商学院的几大弱点留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分三个阶段完成。而2006年是"长江"步入第二阶段(2006-2008年)发展的开始,将在管理教育领域上演欧、亚、美全球"三国演义"。整合全球资源,与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国家开展广泛合作,使"长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泛亚洲商学院。同时,长江商学院会超越管理问题"术"层面的讨论,而把商学院的逻辑拓展到"明道"和"取势"的境界来打造全球领先的战略差异化优势。在第三阶段(2009-2011年),"长江"将开始跨洲际整合,真正跻身"世界十强"。
 
  日前刚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飞回来的项兵信心满满,因为长江商学院的触角已经到达日、韩等国家:刚与亚洲地区的一流商学院汉城国立大学商学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MBA学生交换、EMBA国际住读项目、EDP课程合作、科研、教学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这也成为"长江"在泛亚洲地区的第一家正式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不但要拥有世界级教授,还要让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在一起碰撞智慧,这是我们培养世界级企业家的必要条件"。项兵说。
 
创业使命:为打造"世界级企业"而"立命"
 
  让项兵充满自豪的还有"长江"的企业家学生们。
  "我们汇聚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MBA和EMBA学员。‘长江’的首期CEO班也聚集了我国民族企业的许多管理精英。如傅成玉、郭广昌,李东生、刘汉元、马云、南存辉、汪力成、荣海,吴鹰……,中国的商界精英们将在今年4月开课的‘中国企业CEO课程’上相遇"。项兵兴致勃勃地介绍说,"这是‘长江’和沃顿商学院、欧洲商学院两家世界顶级商学院联手推出的全新课程,将在北京、香港、费城、枫丹白露四地授课,帮助中国企业家以全球的视野,在多元化经济、政治与文化背景下,在‘取势、明道、优术’的思维框架之下进行战略思考,正确定位自身企业在全球商业发展版图上的坐标与前进方向。"
 
  的确,帮助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全球竞争中胜出,才是项兵马不停蹄飞来飞去不倦的真正动力。
 
  与世界级商学院相对应的,他提出了长江商学院培养"世界级企业家"、蕴育一流"世界企业"的使命。
 
  "当今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真正的竞争已经演变成视野、整合全球资源能力、产业链条与链条之间、企业家人文底蕴的竞争。如果依然传统地看待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区别,已经无法应对全球竞争一体化的大势。"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项兵的思绪变得凝重而深远。
 
  中国企业过去采用"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使得跨国公司上控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项兵称之为"天花板"),下控国际渠道和品牌("地板"),还有跨国公司反倾销的中间"隔板"。如果中国企业不打破这"三块板",将在走向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很可能失去最后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必须严肃地考虑和对待如何打破"天花板"、"地板"和"隔板"对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空间的挤压。否则,将有可能刚出计划经济的"鸟笼",又掉进市场经济的"鸟笼",中国经济也可能随之边缘化。当项兵重新审视"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发现它非但没有帮助中国催生"世界级的企业",反而使中国企业陷入新的窘境时,作为一名充满责任感的商学院院长,他开始思考新的方略。
 
独家方略:"新洋务战略"
 
  新的方略就是"新洋务战略"。在谈起这个颠覆性思维之前,项兵先对全球大势"指点江山"。
 
  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正体现出两个重要趋势,一是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球现有产业资源和现有主流行业被基本瓜分,企业的"国别"将越来越模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现在已经主宰世界经济的全球性跨国公司,这些公司的全球性策略及其发展轨迹会直接影响十年后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塑。
 
  "这时只局限在用中国对抗世界的战略已无法应对新形势。"当传统的思路无法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时,项兵指出一条新的出路------"新洋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用"从月亮看地球"的视野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凭借着中国市场对世界级企业的巨大诱惑力和影响力,有选择地与部分世界"九段高手"联盟或兼并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以市场换股权,在全球范围内合纵连横,掌握"以九段制九段"的借力打力的战法,迅速打造中国企业的"镇山之宝"。
 
  不少中国企业已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比如TCL和联想",项兵说。TCL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子,合并法国的汤姆逊公司,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企业,并获得了一个全球知名品牌的所有权和全球性分销网络。联想收购IBM,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并将总部搬到纽约,这都是全球视野和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体现。"也许TCL与联想的全球化道路会有坎坷,但这种探索是极为有意义的,这正是‘站在月球上看地球’。"
 
  而一个新思路会因为其可操作性更具价值。项兵"以市场换股权"理论的依据之一就是中国的"订单经济"。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凭什么以强制强?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国的巨额订单。例如发电设备、轨道机车、信息、航空、汽车、电信等产业,善用订单的威力,通过‘大蛋糕’的派发,将可以实现现有行业的重新排座,重塑未来世界经济版图。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惟一‘杀手锏’,政府和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订单分配的历史重大意义。而放眼全球,未来最有可能和中国形成很好的战略联盟关系的主要强国可能是法国和德国。法国在设计和高端消费品市场上全球领先,德国则是制造强国。从地缘经济来说,中国企业的战略大后方是东亚和中亚,中日两国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我们应该从全球竞争的角度,一切向前看,打赢下一仗才是硬道理,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寻求更多的合作。"
 
  事实上,项兵近年来一直为中国企业的崛起大声疾呼。在"新洋务战略"的思路下,不少"长江"的企业家学生也在"以市场换股权"上做出积极尝试,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实现全球资源的整合归根到底是国际高端人才的整合,这最为重要,也充满挑战。有没有‘天下人才为我所有’的战略视野、‘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巨大胸怀,‘天下人才乐我所用’的文化包容性,都将考验我们的智慧。"
 
  而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一些中国人表现出的只顾经济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态度已经引起争议。在商业行为表象的背后往往有着特殊的商业精神,这让项兵开始考虑商业行为背后的哲学问题:在积极参与全球商业竞争的同时,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建立自身的精神家园。
 
  项兵深深地体悟到,在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中国企业更应该注重自身人文精神的构建,提升自我对经济利益的再认知能力,形成一种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益需求的道德体系,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障碍,以构建完善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为此,项兵毅然决定在全球率先将人文与管理课程系统引入"长江",期望从"长江"走出的,是一批具备人文关怀精神的世界级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