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EMBA之后,中国企业家的深造之路

更新时间:2007/7/3 11:11:07

MBA/EMBA之后,中国企业家的深造之路

 

1840年始,来自西方的文明文化仿佛是一场历史大潮汐,以一种史无前例的速度与深度冲洗着有着五千多年深厚历史的中华文明。在这股大潮的洗礼下,曾经颠扑不灭的伦理纲常,逐渐被颠覆;曾经和谐安详的生活方式,也一去不返;曾经引领人类风骚的智慧与激情,也日益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中华民族世代赖以生存的“黄土地”,已经不再如先前一样坚实与凝重。今天,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要在这块“土地”上搞建设、盖“高楼”,缔造生命型企业,该从何处着手呢?

辗转末流,还是取法乎上?

“全盘西化”,这个论调人们一直都非常熟悉,绝大部分人也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是,一旦它乔装打扮、改头换面之后,却很少有人能敏锐地发现它的存在。正因如此,当这种论调伴随着“西方中心化”思潮进入中国之后,就逐渐成为了主宰思想意识领域的主流文化。

MBA/EMBA教育体系的引入及其中心化,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生的。曾几何时,MBA/EMBA=高薪+高位,几乎成为全民的共识。更有人惊呼:“在目前中国所有的学历教育中,没有哪个种类有MBA/EMBA那样热闹!”MBA/EMBA人才盲目的崇拜,导致了相关教育机构的泛滥、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下降,这又导致了MBA/EMBA文凭含金量的弱化,以及MBA/EMBA良莠混杂的现状。此外,目前中国企业家培训市场上的MBA/EMBA等课程,大多仅停留在“术”或者工具层面上,有些虽能为企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但却不能造就真正的中国企业家。而所谓“中国特色的EMBA”,不过是以“文凭”和“人脉”为主的特色,至于其内容,则很难指明企业发展和长存之道。

现在,是我们反思西方文明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从“站在中国搞建设”的角度,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重新审视西方文明,区分精华与糟粕,采其所长,为我所用。在西方潮汐中挣扎成长的中国企业家,如果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及时反思,勇于超越,必将引领中国经济的未来。

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新加坡的盖楼方法:新加坡很多土地都是围海填沙而成,所以盖楼之前必须先打好“桩基”,才能保证百年不倒。因此,桩基要一根接一根地锤打至地底深处的岩石层。中国企业家要搞建设,也必须打好桩基,让桩基深深扎进中国历史文化“土壤”的深处。我们的事业要做多高,我们的基础就必须有多深。

建业扬名,需躬圣贤之学

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对于西方文明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难发现EMBA之后继续深造发展的路径:取法先贤,将古人的思想精华与现代的发展实践相结合。因此,中国古典历史文化,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家在追求卓越、奔向成功的过程中的必修课。

也正因如此,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家的实际需求之后,为有才、有道、有心的企业家群体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化的课程,引领企业家们切身体会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精深底蕴,在扎入中国历史文化“土壤”深处的桩基上搞建设,缔造一个又一个有中国气派的生命型企业。

在这里,我们的企业家可以为自己企业的成长至少找出四根最为粗硕、结实的“桩基”:

《易经》:《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影响了中国近八千年的历史,渗透到中国历朝历代的文化经典中,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现代的中国人,思维、行为上也依然受到《易经》思想的深刻影响。《易经》之所以历久弥新,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就是因为它试图揭示的是宇宙系统的普遍规律。在纷繁迷乱的当今世界,人们的认识日趋精细,却往往落入穷尽细枝末节的窠臼,难以从宏观上把握至简至易、反璞归真的宇宙大原则、大规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主动学习《易经》的人,才能把握住《易经》的精华思想,驾驭新时代的新问题;那些懂得运用《易经》精髓的人士,也往往会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容易取得巨大成功。

“经、史、子、集”严格说来,中国文化是一种博杂文化、融合文化,是不分家的文化。传统的儒、道、释“三家”说,只不过是后世学者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划分的,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开的。而清朝的《四库全书》,把中国文化划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这种分法可能更为妥贴,中国企业家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才能够真正进入中国文化的殿堂。经者,经典也,如《十三经》、《佛经》等,记录了大量古圣先贤的经典思想;史者,历史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历史,对于处理现代的人和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子者,诸子百家的言论,也是各朝各代的圣人贤士的智慧集萃;集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皆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对于修身养性亦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知识:中医对于企业家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好处:其一,中医可以指导企业家个人的养生和保健。许多企业家在长期身体透支的情况下工作,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况;没有很好的身体,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身心俱疲,就难以成大业。而中医在养生保健问题上有很精到的建议。其二,中医的许多思想也可以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医”(中医之道)与“相”(管理之道)之相通。企业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生命体。中医对“病”的认识,“望、闻、问、切”的全面方法,辩证论治的思想,系统调理与平衡养生的原则等等,均可用于企业的管理经营及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中国文化高峰,它来源于血与火的战争,以几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不仅深深扎入中国历史文化土壤底层,而且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也被证明是实用、有效的智慧体系。中国企业家应该站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否则不仅会事倍功半、走弯路,甚至有可能走向死胡同。

 

“有本则昌,无本则竭”。在历经160多年风雨的文化土壤上建设百年事业并不容易,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今天的企业家,需要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生存和发展,为明天的中国企业家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真正完成几代人产业报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