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改革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飞教授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了中国商学院教育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改革者,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挂牌,同时成立相对独立的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从此,一大院、其下两小院的特殊形态,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商学院。
这一巨变将给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MBA教育又将产生何种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徐飞教授。
我们高度关切MBA的质量
《每日经济新闻》: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今年毕业学员的情况?
徐飞:今年上半年交大近100名MBA毕业生中,现在几乎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工作,总体而言,就业相当顺利。对商学院来说,我们深感MBA教育责任重大,因为MBA学员的年龄大多处于30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是他们职场中薪酬自然增长最快的时候,也是升职机会最多的时候,所以他们的机会成本非常高。这个时候放弃工作,选择读书,压力很大。所以商学院要对得起学生,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学员们这个时候选择读书,也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情,所谓"以退为进"。如果能够在商学院认真读书,系统学习,开阔视野,强化能力,提升悟性,拓展人脉,就业时当会有更好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对交大来说,怎样才能帮助学员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毕业后年薪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徐飞:对交大来说,我们一直坚持认真把关。出口要把好,"进口的原材料"关也一定要把好。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优秀的生源确是优秀商学院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坚持从多方面综合考评学生的背景和素质,确保生源的质量和品质。
要做国际化商学院
《每日经济新闻》:我们知道,今年早些时候,安泰分拆为三个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这一点将会对MBA产生何种影响?
徐飞:分拆之后,MBA、EMBA、EDP等市场化运作项目,入口(招生),和出口(学生职业发展),以及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密切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研究中心,将全部由经济与管理学院这个"大院"负责,而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两个"小院"将全力从事教学、科研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
正如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没有一流的经济学科,也不会有一流的管理学科。我始终相信,一个优秀的商学院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学科的支撑,一定有缺陷。商学院不光要对企业管理中所遇到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战略制定等微观管理进行研究,更要对行业动向、经济政策等宏观领域有深层次研究和洞察。就象一个乐队,既需要小提琴的悠扬与华丽,更需要大提琴的底蕴和深沉。经济与管理并驾齐驱,将对我们的MBA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这样的变革在体制内的学校还是第一次,你是否认为这将是中国商学院改革的方向?
徐飞:很多事情,能够在上海交通大学做,不一定适合在其他学校做,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校情。为数不少的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相对独立设置。我们设置这样的组织架构,做这样的制度安排,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反复的斟酌,并且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愿意承担变革所带来的"阵痛"。
但是,换个角度讲,这件事能够做成,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直处于自主权相对较大的环境状态。谢绳武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对管理学院最大的支持就是创造条件和环境,然后无为而为。
学校给政策,造环境,学院有为求位。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从而逐步获得了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利,效率亦大大提高,体制也越来越灵活。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确定了工科、医科、商科为三大支柱的战略格局,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能在学校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
《每日经济新闻》:那这样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徐飞:目标是从商学院的国际化转为国际化的商学院。25年前,如果我们不懂得不善于向国际先进的商学院学习,那是我们的无知;25年后的今天,如果我们还在一味地单纯照搬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做法,则是我们的无能。国际化的中国商学院,应该符合四个标准: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生源、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国际化的管理。
商学院改革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每日经济新闻》:从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这样的变革是否意味着,商学院将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从而最终独立运作?
徐飞:2002年,我国首次批准30所著名院校可以自主招收EMBA学员,这是国家首次将研究生办学全部交给各家学校,有人评价,这是中国自科举制度以来最大的改革。
四年过去,现在,国家对这一大胆的改革成果相当满意。我相信,教育体制改革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每日经济新闻》:现在,国家开始初步放开约束,而且商学院的两极分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是否意味着,一旦全部放开,一定会有商学院“死”掉?
徐飞:五年之内,如果一些商学院仍旧按照目前的做法,极有可能被边缘化。当年,国家批准了三十家学校可以自主招收EMBA学员,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招不到人,没有市场竞争力。因此,一旦国家全部放开,学校可自主招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师资是最大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那你觉得,我们国家的商学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徐飞:师资!师资依然是最大的问题。能否拥有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将是商学院发展最大的瓶颈。我们的商学院固然缺资金,固然也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硬件设施,但最缺的还是优秀师资。
商学院作为培养人的地方,首先要学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师资。现在,很多老师是在用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理念去教学生面对明天的问题。这种情况若不改变,怎么培养出一流的学员。"原材料"再好,加工流程和方法不先进,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每日经济新闻》:那么,还有其他问题吗?应该如何解决?
徐飞:商学院自身管理是第二大问题。这个回答可能会让别人觉得难以理喻,商学院作为教授管理学的地方,难道自己不懂得管理?其实,很多学校的确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国内相当数量的商学院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形态。如同医生不给自己看病一样,很多商学院对教授、学员、资金、课程等方面的管理还十分粗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长足进步,正是依靠强大的自身管理。成立初期,他们在全球配置教授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化的优势,对学员进行有效管理,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再以课程设置为例,很多学校还是处于"群雄分割"的状态,人为的学科壁垒依然顽固地存在着。教学任务分配之后,院方很少再过问。殊不知,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早就采用诸如模块式、核心课程、体验式等综合教学方式。试想,一个企业销售业绩不好,难道仅仅是销售部门的原因?很可能是原料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等某个部门或某些部门出了问题。所以,在境外一些学校一门课是把多门课程的老师集中起来授课,比如一个案例可能会来四个老师上课,学员自然感受更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所以,商学院都应该认真总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锐意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如果再不变革,危机将很快来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