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子达,海尔集团副总裁。已经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学习上不再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怎么样能够真正的突破自己,才是他最大的课题。
在希望能够创造出中国自己的世界品牌的海尔就职,喻子达每天都在寻找上升的点,每天都在问自己两个同样的问题。第一,企业的增长点在哪里?第二,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
博士喻子达选择了学习来解答这些困惑。他参加了国内首家由中国政府机构与国际名校联合发起的高管培训项目——国研·斯坦福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
这个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业发展中心联袂打造的培训计划,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成长型民营企业领导人以及创业型企业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型企业领导,打造锐意创新的企业新领袖。
后“MBA”时代
当MBA教育还在方兴未艾之际,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就预言:“MBA课堂无法打造企业领袖。”
在经济全球化、多元化的浪潮中,学习成为企业家终其一生的功课。对于中国而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于中国是否有具备国际水准的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仅要熟谙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善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同时还应具有更高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尽可能多地了解掌握时政新闻,时刻捕捉前沿信息。如何尽快在企业中建立起一支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团队,如何带领企业在激烈的经济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国内很多大企业领导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促使国内培训产业疾速发展。放眼望去,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商学院琳琅满目,培训课程更是五花八门。继MBA、EMBA之后,EDP(Entrepreneur Development Program企业领导力发展计划)正成为成长迅猛、深受企业关注的项目。包括中欧、清华、光华、长江等中国知名的商学院都把EDP作为创新领域,着力推广。
不确定环境下的竞争策略
“我们也希望尝试一种新的培训方式,给企业领导者带来有益的帮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陈晓洪说,目前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MBA、EMBA项目很多,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合作的EDP项目则可以称作是“后MBA”或者“后EMBA”,“我曾经为企业领导者进行过试讲,同时做过调研,他们需要听到的是更高端、更先进的内容。”
在陈晓洪看来,最为有效地组合是给予企业领导者关于不确定环境下的竞争战略、变革环境中的公司投资与理财、竞争条件下的供应链管理与运营、非均衡状态下的风险管理和决策4个方面的内容。
“但企业领袖不是能够培养出来的。”陈晓洪强调,“我对企业领袖的定义是,能够承担企业全部风险的创业者和经营者。”企业领袖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
陈晓洪认为,企业领袖如果是后天产生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培养就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在于创业和管理的实践”。
“在领导力培养项目中,我们不要求他们是否有过MBA或者EMBA学习经历,事实上,我们会为企业家提供诸如财务管理等课程,这对企业家群体了解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大有裨益”。
据“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项目办公室介绍,传统的培训项目,多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
而依据“企业新领袖成长模型”设计的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完全区别于传统的培训项目,是一个系统的培养工程。
它是根据中国企业家的特点与实际需求,以构筑一个新生代企业领导新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延展到新理念、新知识、新信息3个层次。
系统化的设计将使每位成员得以形成企业领袖应具备的远见与智慧,在实现个人能力与修养提升的同时,获得和谐健康的生活状态。
作为国家最高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旗下企业研究所,拥有一批资深的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多次参与国家改革政策的制订与咨询。该所及其专家长期服务于大企业集团。
而合作方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学府之一,以创新精神而著称,它曾培养了1位美国总统、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硅谷的心脏和发展的原动力。在硅谷,大约80% 高科技公司是由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师生创立起来的,其中包括惠普、思科、雅虎等全球知名企业。
知识 见识 胆识
依据领导者、决策者的特点与需求设计的EDP课程则是一种全新的领导力发展模式,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教育,使得培训课程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培养目标越来越清晰。
喻子达把企业家的自身竞争能力归结为三识,第一是知识,第二是见识,第三是胆识。
喻子达说:“我来这里不是来学知识,是寻找见识。见识可能是一种观念,一种心态,对一种事的看法,所以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最为关键。
第二个就是能不能在胆识上有所突破。胆识我个人认为更多是一种信仰,你有没有一种成功的信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也能够学到一些胆识,能够锤炼出一些胆识,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就很满足了。”
CCTV全方位《解密中国MBA》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种教育能像MBA这样,在短短的10余年内,如此迅猛地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更以急风暴雨的形式促进了中国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变革。
从来也没有哪种教育能像MBA这样,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商业运作的成分,投资主体包括国有大学、商业机构及外资。
对于更多人来说,MBA充满了神秘感,像一道黄金铸造的龙门,一越龙门就身价百倍。许多人以淘金的心态蜂拥而至。
最近也有不少人认为MBA风光不在,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另一种经济泡沫,那么它的前景将如何呢?
CCTV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于4月4日推出特别节目,6集系列片《中国MBA解密》。该系列片是国内媒体首次全方位关注MBA教育及其相关经济领域,历时两个多月的制作,采访了吴敬琏、经叔平、林毅夫等国内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接受采访时更是对此节目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十几所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的院长,以及各民办院校和国外合作MBA项目,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和企业家将出现在节目中,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国MBA教育从无到有、弱到强的发展轨迹,深刻分析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讲述着一个个被光环笼罩下的MBA的真实故事。
□ 背景
MBA是英文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缩写,中文叫工商管理硕士。世界上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洲立大学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 program)要晚些,约于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蓬勃发展,企业开始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的过程,这样也就产生了对企业管理人员需求的迅速膨胀,直接导致工商业管理教育面向企业实际需求的变化与发展。1958年哈佛商学院首创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代替对学术理论的过分依赖。这一方法至今仍是MBA教学模式的基础,因此哈佛商学院MBA教育也被看作是世界MBA教育的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