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项目 | 课程系统 | 首页  
 
 
学习咨询电话:
O1O-8243115O
□ 网 站 目 录 □
EDP新闻     
业界动态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知识库     
相关政策     
北京大学总裁班项目
高端培训项目

=== 行业、特色类===
 
=== 金融、财经类===
 
=== 商道、经管类===
 
=== 经典管理类===
站内检索:
     

入世让纺织业加速前行 未来两年仍将喜忧并存


最近更新:2007/2/9 22:22:25 受关注度:7170 来源: 报告在线
打印本页 文字 〖 自动滚屏
  来自权威专家的分析认为,作为我国加入WTO的最受益行业之一,我国纺织业在享受纺织品配额逐步取消、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利好同时,承受着频繁的贸易磨擦、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人民币汇率调整、原料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过去五年里在产业升级之路上加速前行。预计未来两年里纺织产业的发展将喜忧并存:喜的是随着中美、中欧协议到期,国际市场将更为开放,同时我国纺织产业的基础日渐夯实,产业链条完备;忧的是作为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反倾销对我纺织产品出口影响巨大,其他形式贸易壁垒也不容忽视,非市场经济地位严重制约着我企业对反倾销调查的有效应诉。
  (一)入世五年成为我国纺织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分析,五年来,纺织产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装备水平、创新能力的提升初见成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供的以下这组对比数据足以说明五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据对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统计,2005年全国纤维加工量达2690万吨,比2001年提高约80%;2006年1-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9762亿元,该协会预计今年全年将超过24000亿元,与2001年的8983亿元相比约增长1.67倍;固定资产净值从2001年的3719.4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720.36亿元,今年1-10月为626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比2001年增长68%;纺织品出口总额从2001年54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1176亿美元,预计今年全年出口总额将达1450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一倍多;实现利润总额从2001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09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928亿元,比2001年增长2.6倍。
  产品结构方面,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重由2001年初的68:19:13转变为目前的54:33:13。装备及技术水平方面,五年来我国共进口先进设备约200亿美元,占全行业设备投资总额的50%;多年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已达70%。创新研发方面,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纤维材料技术、面料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设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化纤差别化率已达到31%,比2001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自主开发的竹浆纤维、蛋白纤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等新型纤维已应用于航天、军工、特种服用领域。
  五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这主要表现为纺织品出口成倍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出口价格稳步提高,市场结构呈多元化发展。
  据WTO最新公布的全球贸易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纺织品占据了国际市场24.1%的份额。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53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1-10月份的1204亿美元,预计2006年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超过1450亿美元,5年里年均增幅高达20%。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分析,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增长了一倍多,呈现出持续逐年增长态势。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入世带来的开放的国际市场和贸易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利因素。
  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连年加大。据统计,2006年1-10月我国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840.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1.3%,占比大大高于加工贸易方式。以广东这个曾经长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的省份为例,入世后的2001至2004年广东服装加工贸易出口额均高于一般贸易,而在2005年广东服装一般贸易出口反超加工贸易,全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服装83.9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2.1倍;同年加工贸易出口7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9.0%。2006年1-11月广东一般贸易出口服装已达168.2亿美元,增长1.3倍,而加工贸易出口为74.3亿美元,只增长17.4%。
  出口单价有所提高,特别是对欧美等设限地区的出口单价的提高较为明显。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纺织产品价格均在走低的形势下,今年1-9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却比上年同期增长8.67%,其中服装出口价格指数增长12.31%。值得一提的是对美国出口价格指数增长11.26%,对欧盟增长11.47%,其中对美国、欧盟的服装出口单价分别增长24.6%、20.8%。
  出口市场格局呈现多元化。而在2005年与美国、欧盟分别达成新的纺织品贸易协议之后,对这两大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受到明显抑制,增幅明显回落,尤其体现在今年上半年大量的欧美纺织品订单从中国转移出去。在保持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同时,我国对罗马尼亚、土耳其、墨西哥、保加利亚等非传统主要出口市场的增幅相当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过程中,我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逐步成长起来。
  作为重灾区,我国纺织品遭受的贸易摩擦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不仅发达国家而且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反倾销。今年欧盟业界10月初正式向欧委会递交申请书,要求对中国出口的亚麻布发起反倾销调查,预计欧委会在近期正式立案对中国出口亚麻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这将是中欧纺织品协议签署后欧盟对我纺织品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如果失利,涉案企业将至少5年内无法向欧盟出口该产品。在此之前,美国已在对我聚酯短纤启动了涉案金额近亿美元的反倾销调查。不仅仅是发达地区,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等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向我国纺织品提出特别保护限制,或者提起反倾销诉讼。2005年印度展开对我国出口印度的真丝原料织物进行反倾销调查,共有102家企业涉案,最初的预涉案金额高达1.81亿美元。
  经过五年的历练,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均能“以平常心对待贸易摩擦”,知道即便是纺织品配额取消了,到2008年底242条款这一特别保护条款过期了,明年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协议到期,国际纺织品市场上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同时,逐渐学会了在了解国外贸易政策制定、贸易谈判模式等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适应着非政治化的贸易争端解决方式。面对反倾销,纺织企业开始作为主体积极应诉,积极参与行业抗辩,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以2003年欧盟对我国化纤布反倾销案件为例,此案涉及近千家企业4.8亿美元的出口,我国共有56家企业应诉,在应诉过程中行业组织与企业相互配合,行业进行了无损害抗辩,企业进行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最终,26家企业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44家企业为分别税率,取得了对欧盟应诉的最好成绩。在频繁地贸易摩擦应对中,我们也开始学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二)未来两年里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喜忧并存
  来自商务部的预测认为,今年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5万亿元,增速超过20%;出口超过1400亿美元,增速在20%左右。据曹新宇预测,明年纺织品出口总体上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出口增幅将达到15%。
  来自权威专家的预测指出,未来两年里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喜忧并存。喜的是随着中美、中欧协议到期,国际市场将更为开放,同时我国纺织产业的基础日渐夯实,产业链条完备。
  据曹新宇分析,我国纺织产业具备诸多优势,如产业链的完整、配套能力强、加工水平高等等,尽管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但整体上看优势仍是大于不利因素。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稳定的贸易环境,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在预料之中,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外商重新将订单放到中国来,从2006年下半年我国对美欧市场的出口增长情况以及今年秋季广交会上的企业接单情况均可看出这个势头。曹新宇认为,2006年上半年欧美订单的转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部分低价值订单的转移,这是一件好事,国内很多企业开始放弃低档服装的生产,许多企业不再做类似沃尔玛的服装供应,这部分订单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企业为了规避欧美市场的风险,开始积极开拓俄罗斯、南美等市场,这是一种主动转移,对我国纺企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保持健康、长久发展都是有利的。
  忧的是作为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反倾销对我纺织产品出口影响巨大,其他形式贸易壁垒也不容忽视,非市场经济地位严重制约着我企业对反倾销调查的有效应诉。
  忧虑之一:未来几年里,反倾销仍将是我国纺织品需要面对的最大贸易壁垒,仍将呈持续增多之态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认为,这将令我国不仅仅在外贸方面损失涉案金额,后续危害更是不可低估:首先是根据WTO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一般为五年,再加上日落复审等,一旦一种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就将被迫完全退出该国市场;其次是一个国家频繁遭遇反倾销将会丧失其原先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固有的客户也将重新选择稳定和长期的贸易伙伴,而这所带来的损失可能要远远大于反倾销本身的涉案金额;其三是遭受反倾销制裁的企业将会把销售市场转移到国内或其他海外市场,从而导致国内经济秩序混乱,并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制裁;其四是受到反倾销制裁后,损失的不止是企业利益,国家利益也将受到影响,如相关产业税收下降和工人就业出现困难等。事实上,美国和欧盟都在积极谋划协议到期后对我纺织品出口设置翻新的限制手段,并已着手于从法规、案例等各个方面进行布局。此外,反补贴问题以及环保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忧虑之二:“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有效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计算出口产品倾销幅度时,对方拒绝使用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计算产品的正常价值。“非市场经济地位”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倾销幅度被高估;二是增加中国应诉、胜诉难度;三是刺激国外申诉。在欧盟聚酯短纤案件中,欧委会指定美国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在欧盟化纤布案件中,欧委会指定墨西哥的国内销售价格作为正常价值,这种指定对中国企业都是十分不利的。
  忧虑之三是中欧、中美协议到期后,可能重现去年初出口量增价跌的混乱局面。2006年度我对欧、美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的出口增长却出现异常。前三季度,我对罗马尼亚纺织服装出口38.9亿美元,增长648.4%;对保加利亚出口增幅同样创下新记录,达836.3%;对土耳其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47%;对墨西哥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44.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欧美设限,大量中国货物输往其周边国家。企业界人士认为,如果我国政府不采取主动的管理措施,2007、2008年中美、中欧协议分别到期终止后,这部分贸易势必浮出水面,很可能再次出现类似2005年年初出口量增价减的“井喷式”混乱局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授人以柄,给欧美以及WTO其他成员利用特保或反倾销措施对我纺织品实施更多限制提供口实。
  此外,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有企业对于明年下半年的出口形势表示出一些担忧。由于中欧纺织品协议即将于明年底到期,明年下半年我国对欧贸易很可能会因企业等待观望、推迟出货等而受到相应影响。曹新宇分析称,的确可能出现因为中欧协议的到期而在明年年底出现存货不发的情况,致使10类受限品种中部分类别的清关率降低,但因十个品种的出口涉及金额约为几十亿美元,虽有所影响但不会影响到明年全年的整体出口形势。
  (三)提升纺织产业,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应各有所为
  政府: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有所作为
  未来几年里,我国纺织品仍将面对日益增多、花样翻新的贸易摩擦,这就需要政府抓宏观放微观,努力做好引导和管理工作,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切实有效地支持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纺织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竞争的产业,同时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就政府支持纺织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一话题,行业权威人士建议:第一,政府应大力支持新型纤维的研发投入。新型纤维特别是应用于军事、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功能性纤维的研发,非企业投入之力量所能及,在国际市场上也买不到这类技术,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此的投入。第二,应加强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品牌战略的推动现在很重视,但政府的重点应放在致力于为品牌发展营造氛围上,引导整个产业有品牌意识,而不应将精力放在少数品牌的提高,品牌创建起来并走出去的标准不是知名度而应当是市场认同度。第三,应加强管理与引导,包括对出口市场秩序、产业竞争环境的管理,以及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引导行业自律、产业自我提升等等。
  从长远来看,更需要政府去做的事是:健全应对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理贸易摩擦,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谈判,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尽可能多地推动更多的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间贸易不平等的关系。
  行业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来自专家的观点认为,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更细致周到地规范管理企业行为和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政府超权限管理、减少政府管理费用,节省政府开支,以及减轻政府负担。政府出面解决企业经济贸易问题,有干涉市场经济之嫌,不易解决贸易争端。在WTO规则之下,很多事是政府不能做但行业组织能做的,这方面国外行业组织积累了不少经验,五年来的实践也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这两大纺织行业组织成熟了不少,在推动纺织产业升级、扩大纺织品国际贸易、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引导行业自律、通过国际交流消除误会推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随着中欧、中美协议的到期,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五年乃至十年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作为行业组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应诉中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商会既是应诉的组织协调人,担负着组织协调的职能,另一方面商会也可能成为应诉的主体,在某些工作层面上可以参与应诉。为此建议,该商会应发挥其在组织反倾销应诉方面的专业经验和优势,对企业的应对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并加强反倾销、反补贴相关知识和规则的普及和培训工作。
  从管理部门转型为行业组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年来致力于服务与引导,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今后,该协会仍需继续大力推动纺织产业的品牌建设及技术创新,加快完善行业内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与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产业预警体系的建立,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企业的自主创新等等。
  受商务部委托,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了17个非洲国家的66名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举办了5批7个培训班,培训了来自拉美、非洲、亚洲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负责纺织品的政府官员、行业部门负责人。通过这些培训班的交流,以及组织参观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企业等,有效消除了他们对我纺织产业的误会和疑虑,使其真正认识到中国纺织产业带给全球各国的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两个协会的负责人介绍,举办此类培训班是提前防范贸易摩擦发生的新思路,今后可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开拓思路,多种形式地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积极消除他国对我纺织品存在的“中国威胁论”。
  纺织企业: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全面提升创新力、竞争力
  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面对贸易摩擦增多的国际贸易环境,我纺织企业首先应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积极应对,遇到摩擦时要配合协会做好相关工作,要与进口商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商务部开展政治和技术交流,增强企业实力和对抗能力;其次,企业应积极加快产品结构的自我调整,规避摩擦;第三,企业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策略,开拓更多更广泛的市场。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应避免市场过于集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走国际化竞争与合作的道路。
  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企业需在宏观上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国家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具体措施,注重创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建立贸易程序和诚信体系;在微观上重视企业的差异化经营、市场细分、提高产品档次、市场渗透及市场敏感度等等。
  在产业层面,一个老生常谈的应对之策就是纺织产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国际营销能力、履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发展。曹新宇认为,现在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品牌比较现实的选择是不要过高地奢望在国际市场出现多少高档品牌。他认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品牌战略应将目光重点放在中端品牌市场,放在地区性品牌、区域性品牌的发展上。据测算,向欧洲导入一个品牌大约需要10亿欧元的投入,向美国导入也大约需要投入8000万美元,这么大的投入成本目前我国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倡导在发展区域性品牌和掌握国际营销渠道两方面并举。
  
入世让纺织业加速前行 未来两年仍将喜忧并存     

电话:O1O-8243115O

其他问题、索取资料 】:请填写以下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您!

请您尽量详细填写以下内容,以便工作人员给您更确切答复!

主 题: *您提交的主题
类 型: *请选择提交信息的类型
姓 名: *必须填写
E-mail: *请填写有效E-mail
职 务: 如:HR主管
地 址: 如:湖南长沙***公司
电 话: *必须填写

提交信息:[请适当使用Enter键来换行] 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您的问题.
    

       


上五条同类新闻:
  • 专家:高油价时代石油企业更应合理使用巨额利润
  • 多功能机床的发展方向
  • 中国水泥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面临两大问题
  • 2006年建筑钢材市场回顾以及2007年展望

  • 下载: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考试  
    下载: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