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通信产业十件大事预报(二) |
|||
2007年通信产业十件大事预报(二) 实名制稳妥推进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BBS实名”、“网络游戏实名”还是“短信实名”、“手机实名”,都遇到了类似的争论。这些争论的焦点都在于,“实名制”约束了谁?保障了谁?“实名制”是否治标不治本?其操作性是否可靠?实施的成本是否过高? 手机实名制始于2005年11月,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监会联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强调从即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治手机违法短信息。信息产业部要求基础运营商承担一些责任,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实行手机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制度。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赵志国表示,信息产业部已经起草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正在征求公安部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实名制的提法一出台,就处在了争议的中心。 据了解,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用户群中,没有登记姓名的用户比例非常高,大概占总用户数70%以上,在全国,两大移动运营商在预付费用户和协议用户两者增长数之比在7∶3左右,而新用户九成是预付费品牌。一旦实现“实名制”,则需要重新登记身份,无论用户还是运营商都将付出很大的成本。 在手机实名制引起的激烈讨论还未平息时,以博客实名为代表的网络实名又引起一轮新的争论。2006年10月初有消息传出,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 2007年,实名制的争论还将继续。有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实名制的争论还将在大范围内存在,有关部门在出台实名制的强制法规措施或管理办法时仍将进行慎重考虑,因此不会轻易出台。他表示,由于实行实名制成本巨大,且操作性和治理效果都存在疑问,一切都将视目前的综合治理能否见效而定,如果在2007年初,利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进行的诈骗等不法行为明显减少,则实名制有可能缓行;反之,如果综合治理未见明显成效,则实名制有可能强力实施。 频谱规划趋于明朗 对于国家有关无线电频谱监管机构而言,2007年将是一个事务更为繁杂的一年。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其后的WiMAX、国产数字集群通信等的频谱规划也将趋明朗化,加之其他多种技术在中国市场上的“投石问路”,都将在这一年集中上演。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规划频谱资源的难处。从某种意义上说,频谱规划的最终结果,将对其上所承载的技术制式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没能获得理想的频谱资源,也就意味着某些无线技术行将退出中国市场。也正因为如此,2007年的频谱规划工作将比以往更具有挑战性。 对于3G而言,在现阶段并不意味着静待牌照发放即可。据了解,目前就3G三种技术制式间干扰共存问题的测试还在进行当中。而对于已经得到三个频段共155M的TD-SCDMA,目前的研究重点则是“先在哪个频段上建网,以后又该如何逐步把其余频段分配下去”。 2007年在频谱规划方面还有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在2007年10月召开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将确定4G的全球性频谱规划。由于各国的频谱资源应用情形不尽相同,可以想见,围绕4G频谱划分问题,又将是一场激烈的斗争。 3G牌照的落地,三大技术制式在国内运营商间各有归属之后,也将有助于业界更好地判断WiMAX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走势。 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建设的WiMAX试验网络都在3.5GHz频段上运营,但是这一频段并非WiMAX的理想的栖身之地。此前,WiMAX论坛也频繁地与有关部门接触,希望能够确定WiMAX的频谱资源。有关部门曾表示,由于WiMAX距离商品化还有一定差距,标准化也没有最后完成,还不能考虑其频谱划分。在近期,有关部门人士表示,3G牌照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解决知识产权费用问题,而在业内看来,这一条件在WiMAX上同样适用。作为与3G有着竞争关系的WiMAX,同样需要明确其知识产权费用问题,毕竟我国在WiMAX的知识产权上还不占优。有关WiMAX的频谱划分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因为其中涉及多方的利益博弈。 近期有信息表明,WiMAX阵营正在试图将WiMAX技术中的TDD模式纳入IMT2000技术家族之中,其实质也就是能够得到全球统一的频谱资源。但是在目前该项工作还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数字集群通信的频谱划分在2007年也将是一个焦点话题。在确定了两大国产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之后,其频谱划定已经成为其下一步能否继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据有关部门人士表示,集群通信的频谱划分问题也是其2007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考虑政策因素和其他方面原因”的情况下,努力在2007年落实集群通信的频率问题。 另外,有关SCDMA、RFID、UWB等技术的频谱规划工作也将在2007年得到推进。有关人士透露,除了“SCDMA的项目准备在2007年完成”之外,RFID有关频率部分项目也将在2007年完成。 总体看来,2007年的频谱资源管理工作可以用“纷乱如麻”来形容,而决定一些技术市场命运的决策也将在这一年度完成。 集群通信商用水落石出 集群通信引入我国已有十年历史。但据业内专家介绍,在这十年中,集群通信的发展并不理想,国内只有几千个信道的基站设备和二三十万的用户终端,与同期蓬勃发展的蜂窝移动用户数相比,还不到一个零头。 据了解,我国制定的国内数字集群标准和频率规划为发展数字集群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数字集群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发展速度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延续原有模拟集群的专网运营模式,建设成本远远高于模拟集群,一般用户无法承受。 而公网发展前景不明朗。新的电信业务分类公布,数字集群通信被定义为二类基础电信业务,数字集群共网门槛提高,仅六大运营商可以申请运营牌照,但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的动作都不大,只有中国卫通和中国铁通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需求拉动产业。2007年,数字集群将面临一个大发展阶段。目前中国卫通已经在这方面走出了坚实一步,而中国铁通也正把专网建设作为其下一步发展重点,集群通信正在成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应急联动无线通信系统正被各级地方政府讨论。未来的集群通信系统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在城市的应急通信系统。 但目前的问题是,专网集群虽然性能优秀,但需要用户自行建设无线网络,采购终端并自行进行管理和维护,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昂贵。公网集群的优势在于网络覆盖(CDMA和GSM的网络覆盖),可以低成本实现广域通信。从根本上来讲,公网集群不能取代专业数字集群,但可以作为专业数字集群的补充,弥补其网络覆盖弱的缺点。但目前公网仅仅在几个城市有覆盖,网络覆盖率低。 根据专家介绍,在2.5G技术开展集群通信业务,存在着呼叫时延大、小区容量低、无线资源占用率高的缺点。如果2007年3G牌照下发,利用3G无线数据网络的广播信道来实现集群业务,从而可以解决2.5G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性能更接近专业数字集群的水平。 手机电视标准选向何方? 手机电视商用试验热闹非凡,但标准之争的危机却越来越明显。2006年10月底,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电视技术标准STiMi,广电部门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意愿已表露无遗。由此,2007年手机电视格局变得更加复杂。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自主的技术标准STiMi之后,仅广电体系下的手机电视就出现了“三国争雄”的局面。 事实上,手机电视商用的瓶颈还很多,例如合适的服务定价和终端价格,节目内容,互动性,漫游问题和室内覆盖等。解决这些瓶颈的唯一出路是展开多方合作。除了技术标准的整合之外,广电部门与电信运营商的互信、合作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出于内容监管、牌照发放等方面的原因,广电部门几乎不可能被排除在手机电视产业之外;另一方面,手机电视要解决收费、漫游等问题,又不可能甩开移动运营商。 广电部门与移动运营商各自如何退步,如何展开合作,这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但中国的事情往往出现政策层面的转机。有业内人士表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之前,实现手机电视的普遍商用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在2007年,两大体系必然会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磋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致。 国内厂商国际化持续前行 “走出去”已经为中国的制造商创造了数不尽的辉煌;在2006年,国内运营商的“走出去”战略也崭露头角。新的一年中,他们的国际化之路可以走多远? 2006年,中兴在继续巩固发展新兴市场的同时,加强向发达国家、跨国运营商市场拓展;华为则已在高端市场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两者的国际市场拓展都进入了面对发达国家市场和高端市场的时期。但是,两者在技术上的积累,并不足以支撑其国际化取得突破性的市场开拓。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更多来源于人力成本。但10年征程使得早期“走向世界”的制造商在大范围扩张之后收入利润开始降低。此时的国际化更需要本土化和技术领先的战略。可以预见,2007,国内厂商的国外本地化进程将会加快,而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和整体国际环境的趋好,将加速这一过程。本地化也最有可能成为国内厂商2007年国际化道路的突破口。 走向国际就必须遵循国际游戏规则。但中国运营商,或者正在与运营商“协同发展”的制造商,却始终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中成长。而建立与国际游戏规则相适应的企业架构和企业文化,将部分决定制造商的国际化步伐。就运营商而言,2006年他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颇多探索。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的出局,似乎证明,仅靠一年的时间来培养运营商国际化的感觉,可能还有些仓促。 2007年通信产业十件大事预报(一) 2007年有可能成为中国电信业的数个元年:3G元年、TD-SCDMA元年、实名制元年、手机电视元年……而无论监管方式、电信格局,还是业务形态、商业模式,2007年,中国电信业都在屏息等待一个全新的开始。在新年之始,我们汇总了通信产业即将发生的十件大事,试探性地为您呈现一个全新的2007。 电信业务分类适时调整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一年,关于电信监管制度的变更都将吸引所有业内人士的注目,那么,2007年监管方面将会产生哪些变革呢? 毫无疑问,关于全业务运营牌照,VOIP和IPTV运营资格,电信收费模式,农村普遍服务基金等内容,仍将继续在2007年被不时地热炒,但鉴于业界已对这些问题探讨多年,所有模式利弊大家均心中有数,除了最终结果以外,已经没有多少新闻性可言。 可是有一项内容,颇值得业内人士关注,那就是关于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的调整。 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新一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适时调整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优化通信网络总体布局及结构,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及监管政策对技术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引导、扶持和调节作用。” 由于目前的运营商发展规划和组织架构多是按照原有分类模式设计的,业务重新分类很可能将对他们,特别是其网络融合业务的拓展和增值业务的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现有的电信业务分类模式是基于纵向分类的,基于不同的信号传输物理介质进行分类,以此分类为基础,分别对基于该网络的业务进行管制。 随着互联网以及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数据网与通信网出现技术和业务上的融合趋势,纵向管制模式越来越不适用,甚至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由于数据网和数据业务统一各种电信业务逐步明显,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介质使用不同的业务成为可能;在以Internet为中心的环境下,给用户接入一种平台,就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业务;传统模式只适合垄断条件下的管制情况,忽视了竞争环境的变化。 另一方面,目前,电信运营业正在抓住服务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实现产业形态从传统电信业向现代信息服务业转型。但是传统电信业务关于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分类却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出了不足,比如面对VOIP的争论,倒底是基础业务还是增值业务,将导致最终的市场格局完全不同。而且,目前电信业正在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提供集语音、数据、图像、流媒体于一体的综合化业务和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 现状和传统情况的差异逐步拉大,监管部门很可能将会重新考虑这种网络和业务不再一一对应的现实,改善管制模式,加强引导和政策调控,带动运营商转型。这将导致网络和业务相分离的分类区隔,为运营商发展各种转型业务扫清道路。 运营商重组渐行渐近 2007年,人们仍将对六大运营商排列组合的“游戏”兴趣盎然:四合二还是六合三,拆分还是合并,拍卖还是收购……在新年之前的几天,关于网通洽购联通网络资产的传闻就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 然而,运营商的整合是一个相当慎重的话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运营商重组,也不会是一蹴而就,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现有六大运营商的格局仍可能延续。需要探讨的,只是每个运营商将如何规划自身2007年的发展之路。 通过研究各大运营商的年度工作会议报告可以发现,在这方面,绝大多数的问题将是个性化的,比如移动的农村用户拓展,联通的两网资源共享和优化,电信的业务转型,网通的宽带内容建设,卫通的集群通信,铁通的服务铁路需求等等,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性问题存在,主要表现为实施面向客户的精确营销、加强组织架构与业务创新,以及深化产业链合作。 首先,经过“大投入高产出”的跨越式发展后,我国电信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这就要求精耕细作,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拓展一个全新的领域。开拓全新的领域,就要求洞察秋毫,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开发当前和未来两个市场,实现企业转型,就要求运营实施精确营销。而做到精确营销需要精确资源配置作支撑。因此,应用精确的管理工具,挖掘客户价值,找到目标市场,将是新一年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转型中,需要重新定位企业属性、拓展全新的服务领域,要求电信企业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作出相应的调整。而面向ICT的新型业务领域、新的业务形态、新的服务内容,又呼唤企业进行全面创新,实现服务内容创新和内部运营优化的协同互动。灵活反应市场、高效接应业务、快速响应客户??这就是转型对运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最新要求。 第三,从“传统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有一个显著特征:产业链变长了、合作方更多了。有效地整合产业链各方的优势,与合作伙伴互补有无,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的产业价值链,成为电信企业实现成功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产业合作各方关心的话题。用户信息化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产业链各环节对资源占有的多样化,要求电信运营企业敞开胸襟,尽可能广泛地吸纳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的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研究用户的消费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综合性信息服务需求,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当这一切都已达到目标之后,关于运营商重组的各种话题,或者水到渠成,或者不攻自破。 并购能否合二为一? 2006年通信业给人印象最深刻地,除了大规模的并购外,还有触目惊心的并购失败。在这一年,经过一年运转的西门子德国终于停摆,西门子和明基双方都未能从并购中获取预期的收益。 西门子和明基的并购再次提醒我们,决定并购效果的关键因素往往在并购的第一年中就会浮现。而2007年,阿尔卡特与朗讯、诺基亚与西门子通信都将迎来自己合并后的第一年。 并购是解决问题最直接,但也是最有风险的手段,多数高科技公司的合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007年,这两大并购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合并中的执行力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超级并购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并购双方的相似性与互补性。而从主营业务上来说,阿尔卡特强在WCDMA和数据通信领域,而朗讯则更偏重CDMA领域;诺基亚强在终端和无线网络,西门子则在除终端外的各领域实力均衡,其中,核心网领域的实力尤其强大。此外,由于通信业的市场存在明显的地域区隔,并购双方在市场上也不存在明显的冲突。 在整合的组织环境里能否迅速解决管理与文化层面可能发生的冲突,是并购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而就企业文化而言,诺基亚与西门子的合并,较阿尔卡特与朗讯的合并具有更高的耦合度。当然,由于通信业市场的全球化背景,无论是阿尔卡特还是诺基亚,其稔熟的国际化经营,将为其进行跨国整合提供有力的支持。 因此,执行力就成为2007年两桩并购的主题词。在某种程度上说,合并正好给对手腾出了市场空间,当你还在忙于整合时,对手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因此,能否快速行动起来,将合并的规模优势和产品线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将左右并购成败,这也许就是诺基亚中国总裁何庆源强调要在未来两年取得网络市场份额第一的潜台词。 3G牌照优化竞争格局 “3G马拉松”将在2007年到达终点,它对于国内外设备厂商的重要性自不必待言,其对我国电信运营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意义深远。可以说,3G牌照的发放也是我国电信市场再次洗牌的一个机缘所在,电信运营新格局将在2007年度水落石出。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3G牌照方案,并且对业界纷传的运营商分拆重组问题目前也是各执一词。但是随着有关部门高层人士的公开解读,3G牌照发放的基本原则已经出炉,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其中的奥妙所在。 在2006年12月份召开的中国电信集团2007年工作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3G牌照发放涉及到四方面问题,分别是:技术和业务成熟性、竞争格局优化、知识产权费用,以及中国3G标准TD-SCDMA。 从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历时近一年的TD-SCDMA规模网络测试已经进入友好用户测试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3G牌照已经近在咫尺,虽然用户的试用情况正在开始得到反馈汇总,但在最终结论没有出来之前,3G牌照问题也就会悬而不决。 在业内看来,目前TD-SCDMA已经得到了这种“优先权”,在参与测试的友好用户规模以及终端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TD-SCDMA的商用部署实际上已经蓄势待发,正如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所言,“事实上我国已经上3G了,现在TD-SCDMA在全国诸多省市的试商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此前,对于TD-SCDMA牌照的归属问题,业内呼声最高的是由中国移动来实施运营,同时有专家表示,按照均衡竞争的原则,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也似乎是最佳选择。 目前存在的另一个悬念就是:3G牌照的发放是否与运营商的分拆重组并行,这也是近两年来一直困扰中国联通的一个问题。虽然此前有关部门高层再次重申了不会对中国联通进行拆分,但是有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国联通的G、C双网已经在物理层面上得到了分离。但是最终无论得到WCDMA还是CDMA2000的3G牌照,中国联通都有相对成熟的设备和运营经验可资借鉴。 从知识产权原则出发,中国电信对3G也是势在必得,目前中国电信正在各省进行3G商业软环境的调研,内容设计诸如:了解目标客户会是什么样的群体,基站应如何分布,管理计费与现有的电信业务应该如何捆绑等。 在可能得到3G牌照的四大运营商中,中国网通由于在资金实力等方面尚处发展中,目前其研发重点已经放到了TD-SCDMA上来。但目前倾向于发放3-4张3G牌照,而不确定性,也使得中国网通的未来走向显得极为微妙。 TD商用如何启动? 3G牌照呼之欲出,TD-SCDMA商用启动的问题也提上日程。 3G服务的启动方式分为软启动和硬启动。Vodafone和Or-ange这两家重量级的运营商在欧洲都选择软启动方式启动3G。而英国第一家提供3G业务的运营商“3”公司则采用比较激进的硬启动方式。 有专家建议,中国的TD-SCDMA启动应选择软启动模式,因为中国运营商和Vodafone类似,拥有其它业务,没有必要采取较为冒险的硬启动方式来承担风险。庆幸的是,欧洲3G启动碰到的一些问题,在我国TD-SCDMA启动过程中,情况将会相对好一点。例如,终端的缺乏情况在中国已经得到解决。此外,中国将是最大的3G市场,需求大,业务发展相对会快一些,因此,运营商的投资回报也相对较快。 而TD-SCDMA启动需要考虑较多的则是由于自身的系统特点而带来的网络建设和业务提供的不同,这一方面没有经验可以学习,需要自身的积累和总结。TD-SCDMA相比其他3G标准起步晚,在实践网络建设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北京邮电大学专家刘学勇向记者表示,“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重点考虑多载频方案下网络的覆盖和容量分析,以及时隙规划、码组规划、小区容量估算、小区覆盖范围的研究,同时也需注意与其他系统间切换策略、共站建设等问题。” “2007年预算尚未审批,一切悬而未决。目前,运营商还停留在策略定夺阶段。运营商能做的是,根据发放牌照的可能性,备选几种建网策略。”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移动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TD-SCDMA独立组网和TD-SCDMA与WCDMA混合组网以及TD-SCDMAHSDPA组网,都备有不同的建网策略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