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我们的征途》第1-3全集 |
|||
尘世喧嚣 你可否拥有片刻宁静 倾听另一种声音? 那是仰望星空守候信念的一群人 每一份细微的执着 汇聚在一起 便成无边 (本文后附节目视频链接) 中国探月工程, 2004年正式立项,历经17年, 完成“绕,落,回”三步走任务。 上万科研人员参与其间,几代航天人接力奔跑, 成就了属于中国的荣耀。 孙家栋:“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当中国探月工程刚起步时,国家航天局希望75岁的孙家栋出任探月工程一期总设计师,他云淡风轻地回答了这句话。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一号”,中国航天史上的很多个第一都和孙家栋的名字相连。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当时的孙家栋已经功成名就。但为国家服务,不需要理由。 为了验证一项技术,他在清晨五点的微光中,搬上一个小凳子,坐在实验室门口,耐心地等待试验结果。 “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栾恩杰:“我的目标唯一,中国人去!” “我就是扔个铁块子,你只要中国人去了,这就是我的目标!” 自从进入航天系统,栾恩杰一生总在面对考验。 对于“嫦娥一号”任务,栾恩杰无数次做着失败的准备,却从不放过细节。 当“嫦娥一号”绕月成功,栾恩杰说:上了一个台阶,为祖国自豪! 当2020年12月,“嫦娥五号”即将回归地球,80岁的他坚持冒着严寒,前往大雪覆盖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中国人就说,要有头有尾,我一定要来,我是来接‘嫦娥’回家,接‘嫦娥’回祖国。” 李东:“20多年就是专注于干这一件事” 2019年12月27日,海南文昌,长征五号复飞成功。那一晚,很多“火箭人”都喝醉了。 火箭总师李东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家人。 “我们航天人的家属,跟着一起担惊受怕,成功了也是一起,快乐在一起,幸福在一块儿。” 仅仅两年多前,却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二发,发射失利,“嫦娥五号”发射日期被迫推迟。 “至暗时刻”席卷而来。 李东和同事们没有选择,只能回归原点,从零开始。 整整908天,黑暗中摸索,困顿中振作,终于等来了“长征五号”第三发火箭冲上云霄的欢畅时刻。 “20多年就是专注于干这一件事情,所有的个人的知识,个人的热情,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到这个型号上。” 贾 阳:“漫卷诗书喜欲狂” 小学二年级,贾阳花了两毛钱,买了一本太阳系的科普读物。从此,星空就成了他的梦想。 被任命为第一辆月球车“玉兔一号”总设计师时,他还不到35岁。 2014年春节期间,在月球上工作不到两个月的“玉兔一号”忽然信号消失,贾阳却差点崩溃。 幸好几天之后,玉兔被成功唤醒。 “那个时候的感觉,引用杜甫的一个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玉兔一号”,中国第一辆月球车,设计寿命约90天,实际服役972天。 舒嵘:“4年的时间,就为了最后几秒” “我们用了大概4年的时间……就为了最后几秒,就得到一幅图。” 从地球到月球跑了38万千米,最后几秒钟的安危,由一个15人左右的小团队负责。 舒嵘说:“这是信任和荣耀。” 正是这一幅图,决定了“嫦娥三号”在落月前的最后一刻,能不能找到安全、平坦的着陆点。 以上5位人物,来自3集纪录片《我们的征途》。 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更多的航天人,在等待你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2021年岁末献映,向所有为中国前行倾注了年华和激情的人们致敬! 《我们的征途》第1集 主要内容:从2004年正式立项,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过去17年,几代航天人接力奔跑,心愿如一。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 (视频链接《我们的征途》 第1集) 《我们的征途》第2集 主要内容:从2017年7月2日长五遥二失利到2019年12月27日长五遥三任务发射成功,整整908天,这908个日夜,航天人把它称作“至暗时刻”。只有走过黑暗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只有尝尽了失败的苦果,才会倍感成功的甜蜜。 (视频链接《我们的征途》 第2集) 《我们的征途》 第3集 本集主要内容: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复飞成功,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步“嫦娥五号”即将启程。2020年7月9日,“嫦娥五号”探测器主体运抵海南。这是一次迟到3年的行程,刚刚运抵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本该在3年前就来到文昌,完成登陆月球,取回月壤样品的任务。 (视频链接《我们的征途》 第3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