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创业园罗建北主任访谈录 |
|||
2004年08期 记者:今年是清华科技园10周年纪念,这十年来中国创业形势变化很大。您被清华学子们誉为“创业之母”,见证了这十年来的发展。您可否就创业环境的客观方面和创业者本身的主观方面来谈一谈。首先想请问您怎样看待中国整个的创业环境? 罗建北:我不大敢当“创业之母”的称号,我们有清华大学做支持的背景,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创业园的团队成员都比较努力和认真,这就是我们园区比较成功的原因。 从大的环境来讲,中国的创业环境应该越来越好;从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来讲,也是越来越有利于创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5年前,开始做孵化器的时候,当时人们对孵化器并不理解,竟然有人问:“你们孵小鸡的暖箱卖多少钱?”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孵化器是帮助小企业成功的园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很多东西:较好的法律环境,很好资金和融资的环境,还有知识产权的保护等等,都是企业成长必要的外部环境,这些环境在我们国家变得越来越好了,比如从融资的角度来讲,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妨碍企业成长的瓶颈是资金问题;从过程来讲,从我们周边来看,这种条件也是逐步地改善。比如说各级政府,从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市到科技部都有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包括对人事部、对留学生都有各式各样资金上的帮助,这一些都是国家大环境上的,都是不错的。 另一方面,从法律环境来讲,中关村有“条例”,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方面的规定,加强打击盗版力度,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利于企业生长。 记者:当初清华科技园建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是什么样的背景推动她的诞生呢? 罗建北:大学有三个功能:第一是培养人;第二是搞科学研究;第三,是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科技园是大学为社会服务的窗口、通道和平台。当初建科技园的时候,清华大学的初衷是校办企业和大学文化有差别,把企业和大学放在不同的园区里面,他们可以互补,这是当时做科技园的初衷。 经过发展和探索,现在慢慢地明确为推动科技转化、培养科技创业和人才,完善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记者:作为个人来说,您是评价我们创业环境的权威。清华科技园去年发布的《中国2003年创业报告》里,将中国和世界水平做了一个对比,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罗建北:从报告来看,我们国家创业的环境还不是很好,尤其是融资环境,确实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报告对创业者的结构分析得比较清楚,我国机会型的创业少于生存型的创业,这与我们国家国情有关系,尤其是与教育有关系。因为我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应试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创业的教育我认为还是不够的。从我接触的创业者中我体会到,创业是一个特别艰难的事情,如果说:“我找不到工作就创业。”往往不容易成功。成功的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要想成功对创业者整个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很多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非常之高,另外也需要有创业的风险意识、决策意识的能力,既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也需要好的观念。我们国家以前是计划经济,它本身给我们带来不是市场经济的意识。怎么在市场中赚到钱,本来办法就不多也没有一种可借鉴的思路。像我们在1999年8月20号创业园成立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团队他们是1998年成立的公司,当时的成员全部清华大学的硕士生的,他们原来有一个科技小组,为了共同研究的成果商业化,当时就是基于这样简单的想法,成立公司,现在他们回忆当时的情形,真是对做公司一点概念都没有。实际上,他们在运转一年的时候,情况已经是相当困难了,公司资金已经不足以维持生存,虽然他们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素质上或者技术上等各方面没有问题,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经营公司,所以他们面临着倒闭的危机。当时我们给了他们一点帮助,就像给了他们这样小苗浇了一桶水。迄今为止,他们是在园里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之一,从当初50万注册资金发展到目前两千多万规模的公司。也就是说,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怎样管理公司,逐步从一个开始不知道如何挣钱,成为知道如何维持公司的生存,以及解决问题的企业。这是在实践中学到的。 我们国家由于缺乏对公民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使得很多人不敢或者没有想过去创业。例如,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发达国家能够达到10%左右大学毕业不去就业而是创造一个就业的机会——自己创办一个公司吸收别人到他公司里面工作,就像斯坦福——全世界有名的硅谷地区的大学,清华高建教授刚作为访问学者回来,谈到斯坦福的毕业生,他们议论最多的是怎样创业,而不是怎样去找工作。 记者:这就是创业者的差别,以及创业环境的差别吧?我们有一些小规模企业,是由高科技的企业的员工、清华大学的学生或者是留学生等高科技的人才来办的。我们看过一些背景资料,您非常支持一个创业的团队叫“燧人氏”,我觉得他们的发展也是非常具有趣味性,前景应该也不错,从开始发展到现在,您一定是非常清楚的。 罗建北:这两个创业者是同学,一个是直读硕士,一个直读博士,他们在学校就已经开始了对动漫画网站的运作,尤其像陈常江他是有绘画才能的理工科学生。他们来创业的时候,其创业精神也很打动我,他们说:“中国有两千年的文化,有很多的积淀,但是中国动漫画都是从日本和美国过来的,我们自己的文化应该通过我们的创造,通过网站等形式把民族的文化产业、民族精神和意识进行传播。”我觉得这样的创业是非常有意义。我们做公司也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很多情感因素打动我们,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多多支持。 如果把祖国和自己的命运结合起来,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当时网易比较看好他们,当时正是.COM热,网易希望把他们整合起来,作为其动画频道,也已经考察过了,并出了很好的价钱。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钱,但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来支持他们,他们也愿意来做,所以投资了50万元资金注册了一个公司。他们以做动漫为主,当时在类似的网站里面他们做的是全国第一的。支持他们,也主要是从这一个角度来考虑。 记者:我个人来看,创业者的来源主要大学生毕业生、海归、下岗员工和有一定工作经验创业的,您觉得在他们中间,哪一个占主流呢? 罗建北:应该说在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比较多一些。另外从留学生来讲,中关村也是创业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它的创业氛围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中关村,大学、科研院所、人才比较集中,而且海淀区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这样的环境比较适合科技型人才的创业。 从创业机会来讲,我国跟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上差别是很大,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是非常的大。这也证明我们的创业机会也非常的多,尤其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将随之增长。 记者:服务业创业资本的投入比较少。 罗建北:相对来说少一些,主要还是服务理念。我们在很多理念上还不够,做公司,比如餐饮,为什么往往刚开张还行,后面越来越不行,餐饮业重要的是质量和卫生,以及以人为本的特色等等。往往有一种经营者有短期盈利的想法,不正确的经营观使得服务业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过程。 记者:不管服务业还是其他的行业也好,需要资金、技术、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投入。在我们清华科技园,可能创业者们最缺乏的是资金。 2000年的视美乐,当时成功融资了上海一百的高额资金,但是也因此丧失了大部分的股权。,你怎么样看待这一种经营模式,自己的创业、自己的构想,最后却由风险投资控了股? 罗建北:做公司比较重要的是股东利益,同时包括员工利益和顾客利益。这几方面的关系是非常地密切的。因为是股东创办的公司,怎样使得股东利益最大化是最主要的。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是什么呢,公司本身是通过资本介入得到了增值,投资公司不是为了支持公司而投资,而是看到高科技公司的价值,看到了投入的资金有价值提升的空间才投资。所以,最根本也是把事业做大,最主要是公司价值是否实现最大,至于谁来掌控公司,还是资本来决定。 记者:国外很多成熟的创业模式,都由风险投资来进行融资,风险投资者得到了很高的回报,初创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们国内应该借鉴这样的模式,两方面结合起来。 罗建北:对,尤其像高科技的公司,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公司,要实现跨越式的成长,竞争比较激烈,这时候借助资本力量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占有较好的市场,对公司发展来讲,如果能上市,声誉上得到提高。通过资本的介入迅速占领市场,提升竞争力。这样的发展模式比较理想。 记者:清华科技园有很多学生自己创业,有这种想法的高校学子其实不在少数,大学生创业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 罗建北:在99年创业园刚成立的时候,很多人问这一个问题。大学生尤其是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就开始创业,在中国反对的声音是比较多的,普遍认为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并不鼓励大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时就创业。我认为,创业最重要的是商机,至于在学校期间还是大学毕业后创业都不是最关键。至于什么时候最好,应该是商机决定创业时间。 像“视美乐”,如果拿不到资金,也就不可能进入了市场,如果等到毕业了以后,商机也许就不在了,主要是商机决定了创业时机。 如果毕业后,进行创业,朋友多了,资金多了,路子也多了,有了经验和资本,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的方式。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是没有包袱,这与中年人创业是不一样的,中年人有家庭、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因此中年人在创业的时候首先的是能否舍弃现有的一切,舍弃后能否承担风险,能否承受失败。对大学生来讲,本来就一无所有,去冒险,即使失败了得到的也是经验,我认为这也是大学生的创业优势。 在经验来方面来看,没有经验反而敢于冒险,一些较难的项目包括我们说的“视美乐”的项目,5年前,投影仪在我国还没有知识产权, 65、75期间,我国都安排了这个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开发,但是都没有开发出来。“视美乐”公司成立的时候,我国投影仪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见那时的难度。有经验的人不敢做,恰恰因为他是大学生,初生之犊不畏虎,就开始做了,并获得了成功。 如果是有经验的人,也许就不敢做这件事,所以谈不上成功。在这点上,没有经验是他们的优势。 同时,没有经验也是劣势。有经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可能更大一些。小公司人力、财力都比较有限,每个决策失误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有经验,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强,考虑失败的因素比较周全、决策方面相对成熟,就可能降低失败的风险。 经验有以上两重性。关键是怎样看待。实际上在创业过程中,即使没有经验,如果善于学习,也是可以成功的。 多听、多看、多问加上实践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记者:海归派也没有经验,他们和国内大学毕业比较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罗建北:留学生之间差别比较大。如果海归派在国外时只是纯粹搞技术,跟我们大学毕业是一样的。技术出身的人把技术看得比较重,技术好就能做出好的产品,赚钱多,对商业化的运作,或者是没有经验、或者是没有概念、或者是没有能力。技术为主的公司,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欠缺商业化运作能力。不管是国内大学生还是国外海归派都有这样的情况。 在清华有这样一批留学生,在硅谷有创业经历,了解如何创业,他们掌握了海外先进的技术,了解如何将一个技术变成市场需要的产品,如何与资本结合达到上市等等。这样的海归,市场观念比较强,市场运作能力比较强,吸引资金本事也比较大,对资本运作、技术等都非常熟悉。毕竟在美国,市场经济有200年历史,这方面成熟程度比我们好,环境也优越。他们带回来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新的观念和理念,这样的海归创业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记者:对于我们大学毕业来说,先不要头脑发热,先确定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借鉴前辈的经验。 罗建北:对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不管做什么样的创业,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不管你是卖产品还是服务,最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市场需求。用一句话说,市场需不需要这样的产品或服务,你发现没发现这样需求。产品的潜在市场有多大,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在市场里,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考虑如何在市场里取得一杯羹,挣得第一桶金。同样一个餐馆,为什么别人要来这儿吃?同样的产品你的差异在什么地方,最艰难的是开辟新市场,因为由创业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上市的风险性也比较大。 记者:在创业者里面,有个人,也有团队,哪一种更多? 罗建北:大多数都是团体创业,我们看过很多国内外创业的故事和案例,有很多是以技术性为主的和懂市场的相结合。比如说我们做电脑的,希望把电脑做得更快、更好,以更好卖,搞技术的人实现了这个目标,可能是最简单一个结构。有人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有人卖出去,再把信息反馈回来,这是最简单的组合。如果还有懂资金、懂销售、懂管理、懂人力资源的,这样的团队会更加的完美,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记者: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成果也是不少的,这5年来他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罗建北:我们最初做科技园,相当于筑巢,然后引凤,吸引一些创业企业进园帮助他们成长,我认为,我们当初做的是非常传统的孵化器。开始,我们仅是提供房子和公共设施,目的是降低创业者的成本,使他们在创业之初不用买传真机、打印机等等,因为最初的创业者需要一个低成本运营的环境。到后来,我们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在园内要让这些企业进行交流,我们不是把这些企业聚在一起就完成任务,还要解决问题。我们请来成功企业家,通过做讲座等形式,为企业出谋划策。后来我们发现,这些还是不够。 刚才提到了小企业最缺的是资金,甚至发不出工资了,这怎么办?我们创业者自己可以不要工资,但是员工不能不发工资。我们利用手里的资金,对公司进行投资,这对他们是最好的帮助。我当时形容说,一个企业就好像是一个人,一个人需要有健康的体魄,我们给企业咨询时就好像做健康咨询,会指出哪块肌肉不够好,应需要训练,但是初创的企业就说:“我的血都不流了,怎么练?”我们就想为他们解决资金的问题,帮助渡过难关,就像把一碗水浇到一棵快要干枯的小苗上一样,虽然不多,但却非常关键,没有它公司可能就活不不去了。这也奠定了我们的基础,我们在2001年3月份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孵化器公司,它最重要的是有投资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投资了10家左右,这些公司目前运行都不错的,虽然现在作为资金回收来讲,还没有很好的资金回报,但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作为孵化器能够培育企业,需要一定力度,如果没有资金的帮助,也是做不到位的。 记者:现在国内孵化器越来越多了,跟国外的一些大型的成熟的孵化器比较起来,国内的其他的孵化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包括我们清华园龙头老大来说,它需要什么样的模式? 罗建北:从公司的来讲,孵化器还是一个亏损期,我们的孵化器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的收入是通过成功投资获取利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孵化器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在美国有税收优惠,在我们国家没有,缺乏很好的生存环境,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公益性的,由于她主要是辅助企业成长,在企业很小的时候,希望通过为他服务挣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一种免费投入,这种投入对孵化器公司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他没有盈利模式的话。 大家知道做风险投资周期比较长,3年、5年、7年甚至是9年,才会有回报,我们国家退出机制也并不好,第一是大公司对小公司的收购、兼并不活跃,现在股票市场也不是运行得很好,没有创业板,从退出来讲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孵化器也是挺艰难的,我们从事这一职业,也接触了业界做孵化器的人,大家都是非常敬业,非常热爱这个行业,因为它的意义非常的大,帮助哪么多创业企业,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做了很多贡献,如果没有孵化器来帮助企业成长,他们将非常困难,这个事业是非常有意义。 记者:您辅助的创业者,是不是都有一种民族精神在里面? 罗建北:应该是这样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事业发展了,个人的价值在其中也得到了体现。 记者:这个事业是挺高尚的。 罗建北: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记者:我们中国的一些科技园也好,创业者也好,最缺乏的是什么? 罗建北:真正把创业看成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这是需要过程的,虽然我们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这也是我们当前解决就业一个很重要的出路和环节。我们怎样把被动变成主动,可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真正把生存型变成一种机会型企业,需要大家的努力。首先从社会上,改变那种“无商不奸”的观念,觉得做生意也是很好的选择,虽然现在比过去强多了,但是大多数人也觉得不是特别好,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灌输。比如大多数人认为出国或到大的公司找一个好的工作,稳定一点比较好。 面对这个现象,首先大家要慢慢改变观念,从我所接触的这么多创业企业来讲,创业是非常高尚的事业,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对追求事业成功的投入,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发达国家像美国,认为创业是英雄,我们什么时候有这样理念的时候,创业的氛围就形成了。 创业成功才能对社会有贡献,从创业者来讲,我们大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必须多学,比如怎么样跟人家沟通,向别人借力,怎么样借鸡下蛋等等,这种能力越强你成功的机会也越大,还有不怕挫折和困难的精神。现在很多年轻人,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越来越差,对创业来说很不适合,其实失败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重来,具备这样的健康心理,承受失败的心理,这些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或者上学期间有这样一种锻炼,在创业的时候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对创业者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说学历越高,创业越成功,反而,你的商业的意识、你的决策能力、你的打交道的能力,这一种比某一点知识可能会更加重要。当然我们最最理想的是既懂技术又具备较强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成功最最完美的结合。 记者:刚才聊了那么多,国外比如说比尔·盖茨等等,你觉得我们国内最成功的个人以及团队你认为有那一些呢? 罗建北:这就多了。还是拿我们创业园来讲吧,这样我比较有发言权,其他的我没有很好的调研,发言权也不大。 在我们创业园,有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创业者在上市公司做过,自己在2000年回到清华大学附近创办自己的企业,在这一个过程中,第一他自己懂技术,另外,他在大公司做过,了解公司运作的一些相应的规律,懂管理,在一年的创业里面,基本上完成了产品的开发、团队的建设、包括内部的管理如员工的持股等等,公司进入了相对良性的循环,吸引资金的时候能够说服投资者,开始时不是特别地顺利,但还是拿到了第一笔投资,250万,后来又拿到了420万,现在要进行下一步发展,他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他创业的成功跟他有一定管理经验和技术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虽然他在大公司做过,但做一个比较好的CEO和总经理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里面,你管一个公司和管一局部都是不一样的,对他也是有新的挑战,对于成功来讲,拿他来说,就是需要不断学习,遇到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学习。 记者:10年来,清华科技园培养了很多的企业,他们的发展会怎么样?他们明天会如何呢?我们说了很多我们刚刚建设的企业,昨天、今天那么我们的明天会如何? 罗建北:从我们最初创业园只有10家企业,到现在园区的100多家企业,在这里战斗过或者经过锤炼的企业中一定会成长出未来500强的企业家,我们当时做创业园区的时候我们有这样一个梦,希望我们在园区能培育出对国家经济起到支柱或者有较大贡献的企业,这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也许将来某一个著名企业家说他最初创业的时候是在清华创业园里头。 企业家也不是短时间培养出来的,也许第一次创业不成功,他也会第二次第三次创业。 有的人遇到市场机会不太好,只要他坚持,有可能某一天会做得很好,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就是这样子的,可能现在还不是发展最好的时期。中国的市场力量一定会越来越强是一个趋势,中国市场环境越来越好这也是一个趋势,中国的开放一定是要往前走的,法律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企业成长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科技园的企业一定会在蓬勃发展过程中成长出很好的企业。 记者:现在才深刻体会到孵化器的含义。像清华科技园,像您,无私孵化小企业,为别人服务,实现别人的梦想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真的非常尊敬你。 罗建北:做孵化器应该都有这样的理念和境界。 记者:清华科技园有很多辐射分园,先后有珠海、江西等等五个,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一些地方? 罗建北:园区的出现都不是一样的。也是跟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关系,我们的校友,我们的一些机构在外面很活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机会,比如说在深圳,有清华深圳研究院,对广东省来说,跟清华大学有长期、比较好的关系。珠海希望大学资源能够促进它的发展,广东省政府也希望跟大学生有良好的关系。这些分园是我们园输出模式,真正是由他们来具体地做,实施园区的一些建设。清华大学跟江西省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江西希望北大和清华跟他们共同发展,我想清华科技江西园区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共同建设这样的园区,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把清华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训和其他的一些项目逐步在园区发展起来,跟江西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记者:您在1970年毕业以后留校任教,后来又出来做企业,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看到这么多创业园的发展,最大感受是什么? 罗建北:我刚参加工作是担任教师,从94年开始做企业,94—97年在同方,后面又做孵化器。做孵化器和做教师也是相同的,包括做企业也是一样,做企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尊重别人,让每一个人发挥他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最适合的位置。他们相通的地方是对人的尊重。另外,做一个学校的老师和我们做孵化器,都是培养人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他们或者成为企业家,或者做科学家,我自己都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最大感受是在这一个过程中得到了乐趣。比如说在清华大学,我做老师的时候所教过的学生,他们现在都是40岁的人了,他们现在也非常地成功,有可能20年以后,我们的创业园里面成长出一些企业家,我们也会感到有成就感。做孵化器是挺幸运的一件事,虽然我快退休了,我能够做这项工作,是挺有意思的,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记者:在您身上感受到很多个人的魅力。 罗建北:年轻人未必有年轻的心态,关键在于你对事业的追求,学习的心态,愿意探索新的事物,心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记者:我对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的做事的方式,学到了很多。 罗建北:做事先做人,听了很多,说的人也很多,按照这个去做,但在实践中并不容易。这对成功人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做人、做事、做学问,其中做人是最重要的。多谢您的配合,今天访谈非常成功! 罗建北 :女,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清华创业园主任、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启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