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大部之战(2) |
|||
上一页: ■ 【特别策划】大部之战 今年“两会”前,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此通知由工信部在2009年底代国务院起草,然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公布。苗圩说,“下一步,我们要具体把通知贯彻落实下去。”关于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苗圩表示,“我们正在起草一个文件上报国务院,也可能像淘汰落后那样,由国务院来颁布。” 对于承继于原信息产业部势力范围内的电信产业,工信部当仁不让,表现得更为强势和积极,而其抓手,正是各界普遍关心的“三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 “三网融合”从十五届五中全会确立目标,迄今已近十年,此次“两会”前后,刚刚明确试点启动的时间。其进展迟缓,除了技术上的原因,正如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坦陈,“三网合一最大的困难就是体制性障碍。”原信息产业部与广电总局各执一方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我们现在是想在政府各个部门管理职能不做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鼓励地方创造一种模式,能够克服这种体制性障碍。比如说河南,就绕开城市从农村开始,再比如说上海,上海是广电和电信组建一个合资公司……”苗圩介绍。 在既有的体制和利益格局下,工信部尝试以各种方式来对“体制性”障碍进行突破。 《中国企业家》记者问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您任上,我们能够看到三网合一的实现吗?”李答得斩钉截铁,信心十足,“我们最近已经出台一个文件,2010年到2012年试点,2013年到2015年推广。你一定可以看到的。” 工信部要立足,除了要抓事权,还要抓钱。“金融危机后,我们也觉得工信部要有个抓手。抓什么?抓技术改造。所以当时我向国务院提出,能不能给我们150亿贴息。总理很支持,国务院领导很支持。在执行中,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财政部谢部长(谢旭人)找我,说毅中你那个力度不够,再给你50亿,我说谢部长太感谢你了。他说跟发改委主任张平商量过的,再拿出50亿。最后总理拍板,中央财政拿出200亿,主要用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200亿财政贴息,共安排4441个项目,带动6000多亿总投资,拉动投资倍数28倍。这成为工信部可以数量化表达的显性“政绩”。 公正之难 在部委权力的再分配中工信部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平衡的技巧,但在市场监管层面,工信部还是频受质疑:工信部对市场规律是否有足够的体察能力?工信部有“公信力”吗?不论是对产能过剩的坚决抑制、制定电动车标准,还是与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对于年产值811亿元网游业的监管之争,都数度把工信部抛向市场的风口浪尖。 2010年“两会”期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与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之间,没有公开对话,所以他们可以对着媒体记者,各说各话。 “武钢防城港项目仍未获批。现在只是完成了前期填海造地工程。”但是邓坚信,武钢防城港项目的进一步建设,有积极意义—这个项目是在国家层面发挥它的作用,算中国(钢铁业)第一次合理布局的一部分;能够加快中国由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提高中国钢铁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邓的结论是,“防城港项目合适时机一定会上的。” 而当记者问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对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怎么看”时,李毅中没有正面回答,“我已经说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他认为,“要控制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张。这个问题在金融危机中更加凸显出来。比较典型的是钢铁,产能是7.2亿吨,去年投资拉动产量到了5.6亿吨,增长了13%,而且现在还在建。” 不止于钢铁行业。 “多晶硅,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都可以管。科技部认为是短缺的,工信部、发改委是认为过剩的……多晶硅(原来)是国家鼓励的项目,实行备案制,而非审批。现在好像要批了……”说这话的是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姚峰。 李毅中对于多晶硅产业的态度同样明确。“太阳能是无限的,利用太阳能没有过剩,但是发展多晶硅要有一个计划,要有一个市场门槛,这方面,首先是工信部的责任,多晶硅这个行业在我们这里(管)。”工信部和发改委一起出台了《关于多晶硅发展的规划指导意见》。 “水泥,产能是18.7亿吨,产量是14亿吨,关键是在建的还有8亿吨。”工信部对于水泥行业的判断也是过剩。“项目的审批是要通过发改委的。工信部这边应该是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在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分析师李志锐话锋的转折间,事实也发生了变化,“2009年9月,工信部《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面世。”工信部正试图通过“行业准入条件”来加强对于包括钢铁、水泥、多晶硅等在内的39个行业管理的话语权。 部分企业对这些“紧箍咒”不乏抱怨之声。这让工信部多少陷入了一个“怪圈”:不管吧,其在很大层面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管多了,管严了,又给市场留下过度干预的恶名。 赵学中,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说起工信部来滔滔不绝。 赵学中慷慨陈词的原因是,2009年12月,国标委发布了《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4项国家标准,把时速在20公里以上、重量达到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归入机动车行列。赵学中认为标准制订得极不合适—工信部和国标委在标准制订过程中,考虑了摩托车产业的情况,却没有充分考虑相关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情况。 不过最终,赵所在的公司,还是按照摩托车准入标准的技术格局,改造了自己的企业。“改了一个自行车事业部,改了一个电动车摩托车事业部,改了检测设备,一下投了1100万。”按照赵的悲观预言,如果标准实施,中国2400家电动自行车企业以及为数更多的配套企业将面临倒闭。 “它(工信部)认为这个行业(电动自行车)小,我认为它错了……多少老百姓在用它。我打个比方,一颗大米,一粒小麦小吗?不小。”说到最后,赵学中甚至有点气愤了。 赵学中认为不合适的电动自行车国标,在一片反对声中,最终暂缓实施。 赵学中和新日电动车遭遇工信部“标准”冲击的案例算是个特例。而随着工信部在行业标准上进一步施展作为,市场担心的是,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工信部如何能够保证公正操作,不为行业内的各方利益集团所左右。 2009年4月,由工信部主办的“2009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为会议唯一协办方,雷诺-日产集团,与工信部和武汉市政府签署了两项协议书,包括为工信部制定充电网络建设和维护,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使用的综合规划。 媒体指称,“日产牵手工信部,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争夺战提前打响。” 日产所涉足的纯电动汽车整车标准迄今仍未出台,诸多企业,期盼的是一个利益中立的标准的出台。而工信部与日产的高调牵手,自然会引起该领域其他竞争对手的担忧。 在未来各个行业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工信部以及国标委如何防止自身为利益集团所绑架,保持公允之心,是未来工信部将面对的更大考验。 大部未来 在安监总局局长任上,李毅中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在工信部部长任上,李毅中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到西长安街13号一间由会议室改成的办公室上班,每天晚上九点后离开,一天工作14个小时。加班的公务员,晚上也经常能在食堂看见他。工信部内部戏称李部长的工作方式为“五加二,白加黑”。 国企老总出身的李毅中亦十分注意官员的名节。他拒绝过很多商业性论坛的邀请,为的是不与具体企业走的太近。其秘书曾对有关邀请方说明原则:“我们只对行业,不对企业。” 但刻意的回避可能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不深入了解企业的心声,如何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电动自行车标准的搁浅即是其中一例。 因此,即便勤勉克己如斯,李毅中也再难赢得当安监总局局长时那一面倒的喝彩声。 工信部的成立可谓两年前大部制改革展开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笔。不可否认,它这两年在转变政府职能探索中的良苦用心。这一点,从苗圩的一番话中可以找到例证。 当记者问其“在原机械工业部和现工信部履职有何不同(苗曾任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副总工程师)”时,苗的答案是,“现在工信部一个装备工业司既管了过去机械部所管的事情,还包括了船舶、飞机、轨道交通等等。一个原材料司包括了过去的钢铁、有色、化工、石化、建材行业。现在,我们要求各司局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不要走老路。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制定专项规划,通过制定标准,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实现对行业的管理。而且工信部是‘大部制’改革的试点,就是要克服过去各个部门之间分工比较细、界面不太清楚的问题……” 公共管理专家普遍认为,“大部制”推行的最大阻力仍是多年来被不断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各部委从“部门利益最大化”出发,不断扩张、巩固、利用行政权力,主导资源配置,获取各种利益。刚刚两岁的工信部也很难独善其身,立时走出传统体制的惯性。唯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立,并将更多政府的管理权力让渡给社会,方能真正走出大部制改革的困局。 (本刊记者王勇对本文亦有贡献) 全文目录: 【引文】大部改革未了局 【案例1】工信部:“为”与“不为”的平衡课 【案例2】“李晓枫”们战重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