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行业:服装品牌的“新拿来主义” |
|||
中国服装行业:服装品牌的“新拿来主义” 中国的服装行业一直存在“拿来主义”现象,比如大家熟知的盗版、假冒、贴牌、仿造,等等。“鳄鱼”全国游,“卡丹”到处有,“狐狸”漫山走,“老爷车”被偷,这种消费者形象生动评价的“傍依”、“克隆”式的“拿来主义”,在今后一个阶段在服装行业不会消失。但是记者发现现在的中国服装行业开始出现一种“新拿来主义”。这种“新拿来主义”不再是拿来就用,而是不仅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积极精神,而且进一步升华到自主创新的层面。像一些服装企业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一些“代理洋品牌”的服装企业,“拿来”自主品牌直接融入国际品牌体系的通行证;设计师谢锋“拿来”巴黎时装周,使自己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等,这些记者觉得用“新拿来主义”来定义比较恰当。 “新拿来主义”之“采购走出去” 现在中国服装行业“新拿来主义”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采购走出去”。“采购走出去”也是中国服装产业的新成长点。“采购走出去”是以跨国采购集团的形式,一只手承接国际市场订单;一只手控制订单流向和产品出口,成为国际流通环节中的一环。这种“新拿来主义”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国际市场产品流通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改善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利润格局;另一方面,握住渠道掌控权,转变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这种“新拿来主义”无疑是适合现阶段的中国服装业实现国际化,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自有品牌走出去等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两年来一些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为了规避贸易摩擦、降低生产成本,“拿来”一些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欧美订单的同时,在欧盟附近及南美等地区“拿来”比国内更廉价的劳动力从而拿来利润,可以说也是一种“新拿来主义”的表现。 “洋品牌代理”的“新拿来主义” 服装出口加工企业做贴牌生产,毛利基本上在10%以下,利润空间很小。而“代理洋品牌”,实行特许加盟,只需加盟商拿钱来提货,经营风险很小,而且还可以利用名牌效应,较容易打开市场。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洋品牌代理热”,甚至不少品牌企业为此放弃了辛辛苦苦创建的自有品牌,转而成为国际品牌的中国总代理,而一些规模较小的服装生产企业就直接到国外注册品牌作为其代理的洋品牌。代理“洋品牌”是一种“拿来”也是典型的利用“拿来主义”赚钱。 一般说来,品牌代理商能以一个较低的折扣拿到品牌产品,然后再以全国统一的零售价销售,其中的差价成为品牌代理商的主要利润来源。品牌代理商的核心就是开拓市场,市场越广阔、销售量越大,代理商赚取的利润也就越大,它不需要动用自己的流动资金,不需要拥有大量库存,承担风险相对较小。就是这种实用主义的“拿来主义”,目前有少部分企业在本土化运作中,通过了解洋品牌的文化和洋品牌特色,向国际大品牌学习好的管理体系和合理的运作方式,从设计、制造、生产、营销、推广等诸多方面得到较为完整的经验。在“拿来主义”中练内功,从而进一步整合资源并创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同时,“拿来”第一手国际流行资讯、“拿来”国际品牌完善的营销管理经验,直接融入国际品牌体系,进而将自己的产品推向世界,“拿来”高额的利润,把“拿来主义”演变成“新拿来主义”。 “拿来”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 众多的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通路。例如波司登男装以自主品牌两年来在英国市场销售总量已经突破6万件等。 2006年,中国著名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1月,商务休闲男装品牌“利郎”在米兰时装周发布新品。几个具有一定实力的设计师品牌也将在巴黎时装周等国际顶级服装盛会陆续亮相。海外做秀已不再是炒作,而是品牌、设计师国际推广和商业运作的一部分。这些国内品牌的努力,不仅“拿来”了海外业界对中国服装品牌印象的转变,更“拿来”了海外业界对中国服装品牌和设计的认可及关注程度的提升。 中国服装经营者的学习及仿效能力是极强的,这就使得随着“新拿来主义”会逐渐深入人心,今后一段时间,实现自有原创品牌出口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区域会越来越广,使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在欧美等服装发达市场打开销路的成功案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