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中国MBA热降温 商学院不比年薪比什么


 
  MBA(工商管理硕士)源自美国的硕士学位。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国外许多商学院对MBA入学新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大致看来,一个好的MBA报考者,除了应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体验认识之外,应当对所有学科(包括人文、科学)都有兴趣,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对于社会和外界环境的变动,应当比较关心,并希望对世界、对社会有所贡献;愿意并善于和他人相处,并能够积极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活动上,回顾了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流行的商学院评价体系提出质疑,指出MBA不能只看年薪,目前MBA热已降温,许多商学院前景堪忧……   
 
 中国MBA逐步降温 中国商学院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1997年,可称之为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高等院校都在探索怎样建设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全球化、市场化需要的商学院。MBA教育正是在这个阶段现身中国的。
  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3年。经过前一阶段的探索,从1998年以后,各个商学院都有了一定规模,社会上对商学院及其培养的MBA也逐渐认可,同时对MBA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这时社会上出现了MBA热。
第三阶段——从2004年开始至今。
  MBA热降温。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待MBA的心态日趋成熟——不再对MBA抱有过高期望,开始明白MBA未必都适合成为高级经理人。
  教学内容不太符合中国实际。国有资产重组、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以及民营企业兴起,各类型企业都需要适合于自己的MBA,商学院势必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须针对不同对象,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培养。
  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MBA教育在前几年给人的印象就是培养高级经理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属于自行创业者,他们对管理教育的要求较高,对各方面的课程要求也更高。这就使某些跟不上形势的商学院招不满学生。
  MBA用人市场的低迷。与前几年“火爆招聘”相比,企业对MBA的兴趣也在减弱。“MBA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但自身的期望值却很高,动辄要求'高薪'、'高职位',而且不愿意从基层干起,因此我们近几年来一直都没有再招聘过MBA。”一位副总裁这样评价MBA学生。而跨国公司更注重工作经验,要么通过和一些重点高校的商学院、管理学院进行联合办学来培养MBA,要么通过建立内部的培训体系来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或为愿意报读MBA的员工提供资助,从来没有或不再前往高校招聘MBA全日制毕业生。这种变化的结果,直接造成了企业对MBA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
 
MBA勿只看年薪 国外评价标准不适用于中国 别以毕业生年薪论英雄 衡量中国商学院应看增量
  对于商学院的评价体系,中国的管理教育界认为国外采用的评价标准对现阶段的中国不太适用。为什么?国外主要是以毕业生的年薪多少来评价,这适用国外经理人的情况,但不一定适用现阶段的中国,因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时期。
  具体而言,原因有三。第一,各个类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薪酬差别很大,例如,外资企业较高,内资企业较低。第二,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差距很大,例如金融业平均高出其他行业很多。第三,各个地区的管理人员的薪酬差别同样很大,例如东南沿海一带平均高出西部地区很多。
  因此,一个商学院只有毕业生都到外资企业,到金融部门,到东南沿海工作,才能拥有较高的平均薪酬指标。如果以薪酬作为评价标准,那么只有这样的商学院才算是高质量的。这显然不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另外,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现在或将来是自行创业的,既然是自行创业,就不能单纯用年薪来评价。
  总之,单纯用年薪多少来评价商学院的质量,在目前的中国是不适宜的。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谈中国MBA
  中国的管理教育界认为,对商学院质量的衡量,主要看以下三个增量。一是学习期间的知识增量,二是学习期间的社会关系增量,第三是毕业若干年后的财富增量。
  具体地说,学员在商学院所学到的东西,相比进来前增加了多少,这是知识的增量。这里所说的知识是广义的,包括知识、技术、能力等。所谓的社会关系增量,是指这段时间内,学员的社会联系面扩大了多少,多交了多少朋友。至于财富增量,要用若干年后的财富增加数量,而不是毕业时的工资多少来衡量。比如,毕业时某人的财富是N,十年之后某人的财富是N的若干倍,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更科学。
 
选择商学院八大原则
1.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因为不同的商学院有不同的专业特长,有的可能是金融,有的可能是物流,有的可能是国际项目。要结合自身长远发展,并考虑自己职业所属产业的中心在哪里,再选择与自己未来所从事产业有关的特色学校。
2.MBA学习的特征是,系统学习工商管理知识,把实践经验理论化,因此要选择学术底蕴比较深,教师又有较多实践体验的商学院。
3.要注意商学院是否提供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平台,注意同伴是否来自不同的行业,是否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4.要考虑自己未来人生职业生涯主要在哪个区域,选择就近的商学院。在讲求投资回报率的今天,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可能更有利一些。
5.要看学校的就业情况,这对全日制MBA学生尤其重要。
6.深入了解商学院的师资水平及MBA项目的运作情况。
7.MBA品牌已经形成梯队,大学品牌与MBA品牌不能划等号,关注大学品牌的同时,更要关注商学院的品牌。
8.要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管理经验及应试能力,还有家庭因素,量力而行,有明确的投资回报计划。
 
我国MBA教育模式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中国又有商学院被评“亚洲第一” 今年1月,英国商业媒体《金融时报》公布了其2005年度全球MBA排行榜,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居第22位,蝉联亚洲第一.
平均15.5万 今年复旦MBA年薪走高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昨天宣布,今年复旦MBA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5.5万元,比去年提高了25%,并且是有统计以来,复旦MBA毕业生的最高平均年薪。本届毕业生的薪水平均增长150%,最高增长到500%。有些在物流、金融企业就业的MBA年薪高达50万元左右。
上海大众、通用写入哈佛MBA教材 继海尔案例被写入哈佛教材后,一向对教材案例要求极高的哈佛大学MBA再次对“中国内容”抛出了橄榄枝。增加的“中国内容”主要包括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等10个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入选哈佛MBA教材最新内容的上海企业有两家: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
 
十年之痒 MBA危机重重
据今年MBA的信息显示,MBA报考人数开始下降,有部分院校只招到两三个人。毫无疑问,昔日拿下MBA学位就等于稳端"金领"饭碗的保证已打折扣。
  但与国外成熟的MBA教育制度相比,国内的MBA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问题。MBA的师资在国际上是有条件的:必须有PH.D(博士)学位;有研究成果,有综合实际能力,就是要求你既是大学教授,同时又是咨询公司里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等。国外著名商学院的教师几乎100%拥有博士学位;而国内,即使在北大、清华、人大也很难接近这一比例。同时,很多老师自身就没有系统地学过管理,实践经验也难与国外的老师抗衡。其次是教材和案例建设。MBA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是MBA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据说哈佛的MBA在两年内要分析800至1000个案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处理2至3个。而中国MBA在抱怨案例太少。清华大学1991年就建立了经理管理案例,几年下来,案例只有300多个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中国公司、企业的案例只占极少的比例。最后是选拔机制。
  国外MBA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是选拔MAB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面试来发现真正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总成绩中,面试成绩通常占到四成的比例,决定你是否会被录取。而国内虽有面试一项,但基本上是笔试分数够了就可以上。
  “商学院如果沿袭泛MBA教育的模式已经很难从业已形成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了。然而,中国行业MBA教育的空白,专业MBA教育的市场却仍未开掘。”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说。中国农业大学MBA负责人付文阁博士很肯定地说,“MBA的培养越分越细,走专业化、能力化发展的路子,以后将会是主要的趋势,泛MBA教育模式最终将走向终结。”
 
 
首页 -> 来源: 人民网 -   教育观察-中国MBA热降温 商学院不比年薪比什么

电话:O1O-8243115O

如有咨询、报名等事宜,请您先认真填写以下表格 一个工作日答复...

主 题: *您提交的主题
类 型: *请选择提交信息的类型
姓 名: *必须填写
E-mail: *请填写有效电子邮件
职 务: 如:HR主管
地 址: 如:湖南长沙***公司
电 话: *必须填写

提交信息:[请注意适当使用Enter键来换行] 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