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评论--陆雄文:中国商学院要有原创思想 |
|||
按照传统的划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该属于体制内的商学院,但是复旦却充分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在MBA、EMBA教育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从前几年的体育MBA,到去年的传媒EMBA,到今年的奢侈品项目,这些特殊方向的管理教育项目使复旦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眼光。这些项目的设置,说明即使是体制内的商学院,也可以活力四射,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创新。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的高校之一,在1920年成立了工商管理系,在1929年成立了商学院。作为国内最具商学传统的商学院,改革开放后,复旦在商业教育上仍然一路领先。早在1996年,复旦就成功地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进行合作,派教师到斯隆管理学院学习美国一流商学院的管理教育。到今天为止,复旦已经与几十家世界著名商学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关系。 “十年以前是我们去学习,把工商管理最先进的知识、理念搬回来,接着我们要进入共同创造的过程,再过十年我们就可能主动贡献,引领市场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说。他认为商学院要有自己真正的原创思想,应该成为让人朝圣的地方,而并非通过商业化的炒作来扩大影响力。 访谈 问:您曾经这样总结,复旦管理学院是中国在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学校之一。作为一家体制内的商学院,在上海本地面临像中欧这样非体制内学校的竞争,复旦在发展方面所走的是怎样一条道路?作为体制内的学校,复旦管理学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答:从某种定义上我同意说我们是体制内的商学院。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高校,除了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我们还要遵守教育部的指示和指导。这使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要求,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办事。 比如在MBA招生上,分数竞争太激烈,各个学校每年都公布录取学生的分数排名,对分数看得比较重。但实际上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跟考试分数的高低不一定真正相关。在市场不够健全,在某些高校还是把MBA教育当成获取额外财政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教育质量低下和招生中的偏误,教育部用统一入学考试的制度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类措施是正确的。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像复旦这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远见的商学院。 从长远来讲,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开放,著名学府的自律机制开始完善,并且真正建立起了比较长远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直属学校与市场独立商学院和其他民办学校的差异会越来越小。最后,学校会走向真正自由开放的状态。可预见的未来,也许再有五年,体制内、体制外这样的定义就不起作用了。 复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第一是自律。当然我们的先天条件是我们的优势:首先,复旦大学有商科教育传统,也有文理结合优势;其次是地缘优势,上海对工商管理教育与培训的市场需求非常凸显,在八十年代,复旦就为大量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高级管理干部;再有国际化优势,和MIT斯隆管理学院的合作,奠定了复旦在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 我们一开始就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我们知道有差距,就去寻找高质量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就很快提升了整个教育水平。我们的自律,不是简单地自我规范,而是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了我们拥有的资源条件,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角色,有很强的使命感。 第二是市场导向。我们要做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就必须顺势而为。要顺应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顺应上海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和将来成为亚太地区具有非常强劲成长动力和活力的经济中心的趋势。所以我们为优秀企业培养人才。市场对MBA教育需求很大,但我们不能为每一个企业培养人才,只能选择最有潜力的学生。我们时刻根据市场要求,来调整和改善教学课程设置及资源条件,时刻坚持市场导向。管理教育如果不能和经济结合,不能为经济发展作贡献,那么教育的生命力就没有了。国外的商学院成功,一是因为有市场,二是因为有传统。市场是指这个地方一定要呈现出经济的重要地位,像纽约、芝加哥、斯坦福、硅谷、波士顿。有些城市衰落了,但仍然有传统,比如圣路易斯,百威啤酒的总部、爱默生电气都在那边。从全球经验来看,商学院发展,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 问:复旦管理学院总是会出来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比如你们已经开办的奢侈品产业管理课程。而之前,只有在欧洲,比如意大利、法国等时尚之都,才会有奢侈品MBA。之前你们已经有了体育方面的MBA和传媒方向的EMBA。专业化的管理教育在复旦管理学院的发展中占有怎样的战略地位?这种专业的开设,是否说明复旦管理学院的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甚至可能有时候是抢先市场一步进行发展的? 答:很多人对此都有误解。我们设立奢侈品项目,并不是去强化这个行业和方向。但是为什么把体育产业和奢侈品营销管理拉出来呢?一个是因为有历史背景,一个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体育产业方向MBA项目有其历史背景,当时我们觉得申奥很有希望,但是国家非常缺乏体育管理方面人才。在政府部门要求、耐克公司的支持下,复旦做了这个项目,倾向于为体育产业培养管理人才。媒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时尚在中国是个很新鲜的概念,时尚在中国也是新兴行业,目前基本上还没形成自有知识品牌。我们对这个领域非常陌生。上海以前也提出过要打造除了米兰、纽约、东京、巴黎以外的世界第五个时尚之都。但是一直搞不起来。为什么?很基本的原因是经济问题,然后是文化问题,再有就是人才问题。 另一方面,非常多的国际奢侈品品牌正在进入上海,而且奢侈品概念已经从传统的珠宝、首饰、服装演变到了汽车等领域。这些高端产品在理念和策略方面和一般产品不同。这个产业有很大前景,尤其在上海,所以我们要顺势而为,顺应天时地利。而且这次机会很好,意大利和法国两家传统搞奢侈品产业管理的学校愿意与我们合作。 但是,从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来讲,复旦的工商管理教育,还是坚持为各行各业培养高层职业经理人为定位,所以我们的学生应具有跨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里,行业的技术知识不应该成为管理成功的壁垒和障碍。这样的经理人员才是职业化的管理人才。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成为行业的通才。我们不强调做行业、做专才。中国的资源还没有奢侈到这种地步。我们现在所开设的特殊方向的MBA项目所针对的行业都是特殊的,不会一直办下去。这里有一个基本预测,当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行业越来越不封闭,越来越接近市场化的状态,就越不需要搞专门行业的MBA。 问: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期待这里能够早日诞生真正伟大的中国商业思想和杰出的商业思想家。独树一帜的商业思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杆。在这一过程中,商学院将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社会的商业大脑。您认为中国的商学院在这方面应该如何努力?具体到复旦,你们在这方面正在做哪些工作? 答:现在世界上很多研究都是关于中国和亚太的,那么中国就有更多的发言权。中国问题变成世界性问题,中国的教授和国外教授也在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创造理论。 最近,我们和哥本哈根商学院一起申请了一个欧洲委员会赞助的课题,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中国有中国的特殊情况,亚洲和欧洲又有所不同。我们做出的结果,不仅回答中国问题,也回答世界问题。 原来我们派老师到国外听课,把东西搬回来。今天我们和国外商学院一起合作研究、创造。这种合作是双方平等的合作,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再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寻求帮助。 我们现在也希望把我们的案例销售到世界上去。我们已经有很多英文案例发表,而且是全球发行。要成为一流商学院,要去创造,回馈给世界。当你的思想和知识被全球的管理人员分享和认同的时候,那么你就离一流水平更进了一步。 中国很多企业家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还不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提出很多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那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经验的提炼,虽然那不是理论,却很给人启迪。但在中国未来十年我们还不会看到这种创造时尚的企业家。因为要做这种思想时尚品需要基础和土壤,那就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管理教育的引领,等到中国企业发展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才有可能涌现出有思想的企业家、有财富的思想家。当然,规模不代表一切,虚胖反而更麻烦。中国企业也有肥胖症。进世界五百强这个指导思想本身就是错的,因为你追求的是胖。今天,中国很多商学院也很大,我们也太大了,规模大,服务质量就会下去,将来我们招生规模可能还要压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