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与实践探索

更新时间: 2010/10/14 10:14:13 受关注度: 9790 来源: 国研网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与实践探索

吕政/文

    今年之所以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_,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是资源供给紧约束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土地、水、木材等资源供给不足,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第二,是我国人口总量已进入低增长时期,城乡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在下降,而用于衣食住用行的费用和服务业价格上升,使工资成本不断提高。

  第三,“十五”计划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并陆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工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的情况。

  第四,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群众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标准不断提高,必须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国际贸易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人民币不断升值,贸易摩擦显著加剧,贸易对象国设置的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需下降,等等。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长期以来依靠高能耗、高物耗、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增长方式将难以继续下去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艰巨任务,必须攻坚。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土地、能源、原材料、资本和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实现。最近10年我国消耗的钢材、有色金属、水泥、矿产品等各类资源性产品相当于1950年至2000年50年消耗量的总和。

  第二,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合理,每年国民收入中投资率已超过40%,消费率降到60%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拉动,2002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6%以上。

  第三,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比重已由1998年的55%上升到2008年的69%,加剧了能源和各种资源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在产业组织结构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技术落后、规模不经济的小钢铁厂、小火电厂、小水泥厂、小炼油厂等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社会化所要求的专业化分工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低。

  第四,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一般加工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在70%左右。生产能力普遍供大于求。我国经济实际上遇到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过剩问题,也就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出口增幅下降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

  第五,多数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虽然科技研发的投入总量大幅度增长,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脱节的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新技术主要依靠引进。在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中,80%以上是由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生产的。

  这些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不甚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思想上急于求成,把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体现政绩的主要手段。

  第二,财税体制还没有理顺,财政支出的刚性促使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多上项目、快上项目来扩大就业、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因此往往饥不择食加剧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第三,市场准入规则不健全,或者执行不严,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降低了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了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生产要素价格不合理,特别是土地、水、矿产等稀缺资源价格偏低,导致加工制造业的盲目发展。

  第五,农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益没有依法得到有效保护,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城市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六,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落后生产能力和落后企业不能顺利退出市场。

  第七,缺乏创新文化和危机意识,也没有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市场机制,房地产的超额利润加剧了各类企业和资本在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活动,科技创新还没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研发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第八,教育体制和结构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工业强国的要求,我国既缺乏创新型科技人才,也缺乏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

  因此,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可行的途径是: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

  第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指新建项目的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低于现有先进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这些新建项目从局部看,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短期内能够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从全局考察,这些新建项目投入生产后,并不能增加新产品的供给,而是进一步加剧一般性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出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外部不经济性,还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了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效率。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规则的经济,政府减少和改革行政审批,并不等于取消市场准入规则。如果没有政府的约束机制,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通常并不考虑外部的经济性问题。这就需要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制订市场准入规则,作为判断是否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依据。

  第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配置的比例关系。它既是过去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新的经济周期或发展阶段的起点。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目的,一是消除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保证市场供求的平衡;二是促进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既要解决资源配置的平衡问题,更要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第四,促进生产社会化,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我国很多企业仍然用小生产的办法搞大工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低,零部件的自制率过高。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各种零部件的加工到产品组装和包装,大部分生产过程都在企业内部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先改变“大企业、小生产”以及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企业组织结构。

  第五,促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生产要素向技术先进的大企业集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六,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科研院所通过技术市场向企业转让科技创新成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多数科技成果未经过生产测试,其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完善,其经济可行性还需要市场的验证,科学技术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分布仍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拥有的科技研究开发人员比例分别为52%、28%和15%。因此,必须改变我国科技研发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能力及经营能力相分离的状况,大力充实企业的科技人员,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以实现科技要素、生产要素、经营管理要素的直接结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与实践探索 

电话:010-51656461

如有咨询、资料索取等相关事宜,请您认真填写以下表格,以便及时处理...

在线咨询系统

主 题: *您提交信息的主题
类 型: *请选择提交信息的类型
姓 名: *必须填写
E-mail: *请填写有效E-mail
职 务: 如:湖南长沙
地 址:
电 话:

提交信息:[请注意适当使用Enter键来换行]
    

       


上五条同类新闻:
  • 为什么“执行力”是一个伪命题?
  • 五大社会热点事件折射中国投资前景
  • 曹远征:宏观政策呈转大弯态势
  • 樊纲: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复苏前景
  • 以政府管理创新促发展方式转变

  • 推荐给朋友 | 打包发回信箱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清华大学卓越投资家高级研修班
       清华大学矿业投资与优化整合研修班
       清华大学资本运营之企业上市实战
       清华大学金融证券与资本运营总裁班
           北京大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班
         省级政府支持的项目50亿人民币
       建材、房地产项目1亿
       江苏省内优质的制造、工程项目
       提供创业投资资金
         

         汽车夜视仪专利项目
       湖南九华药业公司融资需求
       湖南湘西文化生态度假区 
       太阳能直通管生产基地项目
           屈子祠汨罗江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