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我一直有一个清晰的目标:22岁到32岁,这10年我会努力的工作,积累经验和知识;32岁到35岁重新充电,学业和假期也许将花掉我前10年的积蓄;35岁到45岁,让自己的事业上一个新台阶;45岁以后,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过我想过的日子。”10月17日,这个代表着很多搏杀在商界前沿的女性管理者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教授手里领到了中国首个“知识账户”,与她同样幸运的还有她的32位“女性管理者课程班”的同学以及北大光华EDP第九期
高层经理工商管理课程研修班的110多位同学。
知识账户是北大光华EDP(高层管理者培训与发展)中心为其学员推出的可详细记载知识历程的小册子。知识账户的功能在于可以详细记录一个管理者所接受的管理培训的类别和强度,进而可由管理者本人和培训机构(北大光华EDP)动态判断其需要,从而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在这里,知识账户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纸介质记录每位学员在北大EDP中心的学习里程,更重要的是向中国千百万高层管理者们传递这样一种声音:中国企业高管层终身学习的时代来临了。
终身学习是一块大蛋糕
日本松下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
被北大光华看中的EDP其实是一块相当大的市场。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许多人自动加入了不断充电、自我加压的队伍。这些人被形象的称呼为KFC分子(Knowledge Friendship Change)。
高层管理培训这一独特的领域在国外早已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在美国,商学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并非是MBA,Executive Level(高层管理者培训,如EMBA、EDP)方面的课程收入要占总收入的60%-70%。据美国卡内基雷蒙基金会预计,在全球范围内,狂热的全球化步伐使高层管理培训成为旗舰项目,到2005年,这方面的全球市场总额将达到3500亿美元。
在中国,这一切还刚刚起步,但按中国目前工商局注册的1000多万家企业计算,上规模的企业有30多万家,这些企业的老板和其中高层管理者如果接受EDP中期以上课程教育,按五年内每家企业10个名额计,三到五年之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之巨,这还不包括用其他形式的培训。
高层管理者培训风起云涌
正是因为巨大的商机,各种各样的针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机构风起云涌。从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已达3万多家,其中从事管理培训的超过6000家。美国自从9·11之后,商学院的收入减少了30%-40%,很多国际顶尖商学院也把触角伸向了中国,对中国的高级经理培训市场虎视眈眈。在国内,自北大光华首设EDP课程以来,长江商学院、清华经管等学院纷纷介入这一块处女地。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曾这样定位商学院的使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服务社会。光华EDP中心副主任吕峰博士认为,“商学院的使命是社会分工使得我们不会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但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管理者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在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方面,许多培训机构因为案例和师资力量的缺乏等因素使得课程系统性和针对性严重不足,对客户需求分析和行业细分更不成熟,许多学员存在着学不到东西或者重复学习某种课程的现象。吕峰副主任在分析这种现象时指出,许多培训机构存在这种浪费学生时间和金钱的现象,这跟这些机构本身的内功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学员也应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树立起一个不断发展的坐标系,北大知识账户的推出其实就是让每一个学员明白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当然前提在于首先选择一个好的品牌培训机构。
中国EDP呼唤品牌领跑者
为每一个学员量身定做的知识账户其实已经成了北大光华EDP的一份小小的品牌代言书,它传递着北大光华EDP的品牌理念:个性化、国际化、现代化,反映到教学内容就是为每个学员所定做的补充性和前瞻性知识。
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类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长江商学院这几个国内顶尖商学院也都加快了向国际级优秀商学院迈进的步伐,它们或与国际知名商学院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或倾注大量资金用于师资引进,或着力吸引国企、外企高级管理人员学习,提高学员的层次。
除了这次以知识账户将自己鲜明区别于学位教育和其他学校的EDP教育之外(标识推出是最鲜明的品牌化行动之一),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北大EDP已经有了很多吸引眼球的举动。从2002年12月的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那场大规模推介会到推出国内最高端的国际联合培训课程,从推出国内首次专门针对高层女性管理者的课程到师生们屡屡做客SOHU、SINA、CCTV,北大光华EDP在影响着中国EDP的游戏规则,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 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