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商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知名商学院院长就目前商学院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专家们表示商学院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严重。
此次论坛上,国内知名商学院院长多数认为商学院行政和人事管理体制需要改革。 张维迎认为高校不应该把商学院当做提款机。 据记者了解,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商学院与中国”。会上,各商学院院长和MBA、EMBA项目主任在充分肯定了商学院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中国内地MBA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客观困难。专家认为商学院行政管理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商学院发展的关键。 ■问题 行政管理方式还不如国企 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介绍,工商业和商学院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有时是工商业的发展超出商学院的研究,有时是商学院给工商业以技术支持。南开大学商学院李维安院长认为,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下需要官员型管理人才,会做官就能管理好企业;在商品经济下需要技术型管理人才,技术工程师领导企业;在市场经济下需要的是职业经理人。而商学院的作用就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倡导、培育、推广新的商道,为企业定制人才。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李维安认为,如今商学院还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商学院治理的行政化。某些商学院仍是权术压倒学术,商学院的管理和治理还不如国有企业,很多大学创立的上市公司很快就倒下去了。第二,办学目的的创收化。现在的管理教育不看学院的品牌,看大学品牌。谁都可以办管理教育,为创收而办管理。第三,合作办学的低档化。国际化是需要和必然,但审查下来发现,一个美国学院能在中国有十几个合作项目,却没有一个老师来。第四,管理教育脱离实践化。李维安说,中国商学院需要在国际化背景下本土化,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本土化。
■现状分析 师资家族化选拔人才导致近亲繁殖 四川大学商学院李光金院长说,我们的商学院用大量的西餐工具和佐料来做麻婆豆腐和回锅肉,把大案例吹得神乎其神,这几乎像医生看病一样了。先把你唬住了,再卖猛药。但实际上,面包奶酪怎么能做出中国人吃的麻婆豆腐回锅肉?
张维迎说,商学院的作用在于创造新的管理知识,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理论研究需要有社会意义,而中国商界大量的流行书不是商学院教授写的,商学院教授没有在创造知识方面完成任务。看现在市面上,90%是洋书,中国的好像就是《水煮三国》。
张维迎说,自产自销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有些学院80%到90%的教授是本学院的毕业生。依据他的观点,自产教授超过40%到50%就很危险了。只有各商学院不近亲繁殖,将教授市场打通,才能在现有条件下获得很大提高。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报酬问题、制度问题、新人老人的融合问题,综合起来说,中国内地商学院在引进人才方面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问题。察己可以知人,有时看我们自己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家族企业发展的问题。
科研在研究中国的特有问题上受阻 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允桓介绍,我们的课程、教材、案例与美国都是同步的,师资和美国差别也不大,我们的硬件比他们更新。
差距在于我们跟人家学,一直是跟随者,我们需要创新,有自己的东西。我们要加上中国自己的故事。
对中国本土问题研究不到位导致不少MBA毕业生在中国难以施展,中国的特有问题反过来也阻挠商学院的发展。仝允桓说,中国的法律在不断调整中改良。很多企业的战略不断调整,但大多策略并没有执行到底。这种战略和法律环境上的变化频繁,和美国模式完全不同。
政府政策挑战频繁导致了商学院研究出来的战略不得贯彻到底,不同于美国的中国模式也导致了哈佛案例在中国内地的不实用。仝允桓说,我们在对EMBA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结合中国的案例不足。商学院导师的升迁机制导致了教授对编写案例的兴趣不大,而且中国企业不愿意接受问题访问,特别是失败的案例。我们的很多问卷调查,都接不到回复。
资金商学院院长忙于四处筹钱 记者在以往的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商学院院长的主要时间都花在了四处筹钱,维持商学院的发展上。有些地方大学开办商学院,不仅不给投资,还把商学院当作摇钱树。
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张新民院长和长江商学院项兵院长都曾表示,中国百余所商学院,真正在办商学院的不超过二十所。不少地方院校在给当地企业家收钱补学历。
而张维迎表示,政府给商学院的经费是负的。拨款几乎没有,但大学要提取商学院学费收入的30%到40%。最能花钱的学生出国了,留在本国读商学院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并不高。中国商学院建立时间短,还没有很大的学生企业家成长起来,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也是没有特别大的企业家,很多企业还在求生存。所以国内的毕业生回馈和企业捐赠很少。
此外,大家都看到了香港地区的大学有很高的奖学金,那都是中国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给的钱。香港的大学用内地企业送的钱吸引内地学生。
■海外对比 香港商学院受到政府鼎力支持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北京代表杨晓燕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中国香港和美国一样,全球招聘,全员淘汰。在人才引进方面,香港科大是典范,北大光华的改革就是仿照香港科大在进行。香港科大不允许毕业生留校,必须要出去。科大商学院120个教授,来自100所商学院,其中来自华语地区的占1/ 3,其余2/3来自欧美。
资金问题是商学院发展的瓶颈。香港国立大学政府每年投入13亿到14亿港元,香港的大学最主要的费用来自政府投入。大学也不从商学院提取任何费用,而内地的大学从商学院提取30%到40%的费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香港还有很多企业捐赠,而且政府还有配对计划。也就是说,如果有单位给我们商学院捐赠十万,那政府就会再给我们十万,学院就能得到二十万。因为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所以香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
新加坡的商学院资金来源于政府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郭斯奕继承的问题的确比较困难,就新加坡国立大学来说,7年换了6任院长。
教授们还是都愿意做研究,不愿意做行政工作。我们学院没有自己学院毕业的教授,110多位全职教授中,只有两位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其他全部是海归。
学院的资金绝大部分从政府来,学校不会从学院要钱。新加坡高校的学费很低,政府每年给每所高校投资大约10亿新元。
■记者手记 人事管理制度急需突破 那次论坛之后,记者感慨于中国香港、新加坡政府对于教育的支持,在后来与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张新民院长会面中,也谈到了这一点。张院长提出了两点不同看法,让记者觉得也很有道理。
第一,工商管理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在中国现有经济条件下决定了两点:一,中国与美英的教育差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客观存在;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速度必然会引起西方大国的兴趣,从而带来对中国教育的关照。
第二,内地大学内部也要平衡。一所大学可以不盈利,但一所按公司制运营的商学院若是不盈利,那就不要开商学院了。如果商学院自己的盈利还岌岌可危,那怎么教别人赚钱?很多大学只有商学院在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科还要平衡发展,不能因为商学院的盈利就商学院一家独大。所以即使大学从商学院提取30%到40%,甚至50%以上收入,也是应该的。
中国内地如果在经济水平上决定了和英美的差距在一个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那么和新加坡等地相比,更多的还是制度上的不同。十年前的南开大学李维安院长和五年前的张维迎院长,都曾痛下决心改变原有的教授终身制,结果却遭到顽固派一致抵制。记者曾看到不少类似大字报的言辞激烈地批判张院长。批评的存在是不同观点交锋的体现,首先表现了大众对商学院发展的关注,但我们也应看到,更多的批评者是既得利益维护者,并且他们拥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商学院的改革还阻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