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p课程网
高层培训EDP门户网站
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 Service Platform
旧版EDP   手机版 WAP
 
检索:
 

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更新时间:2008/8/26 17:43:33  受关注度:12220 来源: 报告在线
 
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20多年来,纺织工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使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营销方式发生了广泛的变化。纺织行业信息化起步早,应用面宽,有广泛基础,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但其间随着企业效益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有很大起伏,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回顾纺织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1985年)

  纺织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上海手套一厂手套机计算机群控。1978年,我国纺织业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如上海国棉22厂、上海织布六厂部分机台使用国产计算机进行织机监测。1980年,国外微型计算机(如Z80微机)用于北京国棉一厂库存管理、北京国棉三厂实验室数据处理。
 
*** 清华大学中国服装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

  随着PC机、单板机等技术的出现,一些试点企业开始建立整个车间的监测系统和单项管理信息系统,如京棉一厂与北京纺织研究所、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了织布车间监测系统、细纱车间监测系统,后来开发了基于微机局域网的管理系统,在“六五”期间影响很大。

  在此期间,国外服装CAD系统开始引入,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始在化纤和印染企业应用,与其他行业相比,作为制造业的纺织行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早,应用面涉及管理、辅助设计、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为后来的应用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应用推广阶段(1986-1995年)

  “七五”、“八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普及推广。据1990年和1996年行业管理部门的两次调查,开展信息化项目的企业占当时企业总数的25.8%,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达到52%-56%,遍及棉纺、化纤、纺机、印染、针织等行业,几乎全部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近60家,约70%的项目属于管理信息化,形成了一个高潮。MIS取得显著效果的有棉纺行业的山东临沂棉纺厂、山东曲阜棉纺厂、上海十二棉、石家庄一棉、石家庄四棉、湖北蒲圻棉纺厂、沙市棉纺厂、郑州五棉、郑州六棉、洛阳棉纺厂、大连金州棉纺厂、青岛六棉、邯郸三棉、西北四棉等;针织行业有北京三针、天津针织厂、上海十二针等;化纤行业有仪征化纤厂、营口化纤厂、鞍山化纤厂;纺机行业的经纬纺机厂、上海二纺机、郑州纺机厂、纺科院化机厂;以及北京毛巾厂、包头鹿苑羊绒厂、常州东风印染厂等。项目一般采用微机局域网或多用户小型机模式,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应用软件。国内财务管理软件逐步为企业所采用。上个世纪90年代初,MRP、MRPII等软件产品首先进入纺机企业,其中经纬纺机厂应用较为成功,棉纺厂也实施过一些试点项目,但未得到推广。自动监测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进展,但未能形成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和产品。

  纺织CAD的应用体现了明显的行业特点,除了机械设计外,还开发出了提花纹织、织物组织、印花图案设计和分色描稿、电子绣花、服装设计和排料、电子测色配色等多种技术。特点是应用面广,普遍投资不大,但效益最显著。如北京长城风雨衣厂的服装CAD和排料系统,无锡人造毛皮厂织造准备CAD,陕西第二棉织厂的提花纹织CAD,杭州丝绸印染厂的印花花型CAD,大连印染厂的测色CAD等应用较好。

  自动控制方面一直稳步开展,尤其在生产过程连续性的企业,开始开发和使用小型集散式控制(DCS)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PLC)。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兴起的微机技术普及推广的热潮,对行业信息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应用领域和项目之间缺乏联系,系统之间信息很难共享。更深入地分析,由于缺乏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指导,企业需求不明确,总体规划未受重视,许多项目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转变阶段(1996-2000年)

  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九五”以前一直是国家立项,和企业一起投资,企业实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逐渐过渡到企业成为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实施主体,根据自身的切实需求,自主选择项目,完成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根本性转变。据一次不完全调查,贷款约占整个项目投资的38%左右,拨款只占2%,绝大部分是企业自筹。

  在此期间,由于纺织业连续6年全行业亏损,企业资金困难,因此和其他行业相比,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信息化进程。这种情况从1999年开始出现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纺织CAD的应用,“九五”期间得到大面积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占大多数,有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其产值达到1.8亿元。纺织行业作为国家CAD推广的四个重点行业之一,建立和扶植了7个推广中心和15个示范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有些MIS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观念和认识的问题、选择开发商和软件的失误、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等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很好的系统,经过验收鉴定后,却停止了运行。随着ERP概念的引入和普及,新开的项目注意到这些问题,开始采用商品化MRPII、ERP软件,如山西三维集团、北京李宁服装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好经验。

  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纺织行业信息化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1997年,纺织信息中心建设了“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向全行业提供信息服务。据2000年底统计,纺织生产企业建立网站的有6000多家,提供行业信息服务的网站有100多家。由于出口占据了整个纺织行业相当大的比例,电子商务的运用将为广大纺织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因特网技术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开发工具,逐步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问题,使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在2000年纺织全行业整体扭亏之后,尤其是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信息化需求明显增长,即使一些“九五”期间信息化应用薄弱的行业(如服装、家用纺织品)、企业(如民营企业)、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做了信息化可行性分析、规划和应用调研。当然,这里存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大力推动的因素,但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国际竞争日益严峻这一发展趋势的清醒判断。

  最近两年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很快,尤其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实施ERP系统,遍及棉纺、毛纺、针织、化纤、纺机、服装等各个行业,系统的开发方式正在从自行开发、合作开发逐步转向购买商品化软件。黑龙江龙涤集团ERP系统,紧密结合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再造和业务流程重构,建立了有效的制约制衡机制,取得了两千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保定天鹅化纤与国内厂商密切合作,在信息高度共享和集成的基础上,达到了全面统一的管理,大大提高了整体管理决策水平。山东德棉、深圳中冠、深圳捷德纺织、杉杉服装、安徽飞亚、无锡一棉、江苏利泰、厦门翔鹭、北京绅士等数十家企业都搞了MIS或ERP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仪征化纤、上海三枪、洛阳白马等也正在实施。

  目前的监测系统普遍与管理系统结合,更有效地利用实时的监测数据,收效更好。发展方向是建立集管理与监测系统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一些化纤企业广泛应用了集散式过程控制系统,如连云港氨纶、丹东化纤、吉林化纤、山西三维等,显著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其中国产化装置和组态软件的比例正在提高,有利于小型化纤厂的应用。
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回顾 

电话:O1O-8243115O

如有相关问题,请您电话或微信联系我们...


上五条同类新闻:
  • 2006年服装行业“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名单
  • 中国服装行业:服装品牌的“新拿来主义”
  •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投资加快向中部梯度转移
  • 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主要领域
  • 旅游行业景气进一步提高


  •  
        清华厚德艺术投资与管理研修班
      北京大学金融与期货投资研修班
      《数据资产》专题研修班
      人力资源CHO高级研修班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PE》研修班
        中国建筑业EMBA高级研修班
      环保企业CEO高级研修班
      矿业能源投融资与管理高研班
      能源产业链500强企业高端班
          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领军人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