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中国之惑


更新时间: 2006/11/27 18:50:44 ☆ 电话:010-82431150

 

案例教学的中国之惑
 
对案例教学法的利与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等学校的管理教育和哈佛式的案例教育还是有所区别的。我的切身经历告诉我,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且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就中国管理教育现阶段的实际而言,哈佛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受到了不少因素的制约。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为何这么少
  中国企业尚缺乏充当案例样本的奉献精神:案例撰写要求公司的密切配合,特别是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当然最好是该商学院的校友在被写案例公司中担任高管,抑或教授本人在该公司董事会中任职或长期为该企业提供咨询。对公司而言,把自身作为案例呈现在商学院课堂上,其实是对管理教育的一种学术贡献,讲得大一点是社会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撰写案例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商学院课堂讨论,而且版权归商学院所有,学院甚至可以把案例卖到其他商学院,对于被撰写的企业不能带有商业色彩或公关目的(但实际的结果是多数对企业正面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有这种意识,愿意提供合作的企业还不多,也有一些愿意被写成案例的,却是为了公关和营销的目的。
  中国企业尚处于管理不规范、透明度低的阶段:以中欧的经验看,十多年的EDP课程运作中,最多的“挑战”来自于学员提出的:为什么中国案例这么少?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撰写适合中国企业高管的本土案例的难度在于: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典型性、信息的透明度、企业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制约了本土案例的开发和本土案例在国内的使用效果。或许再过一些年,等到中国市场化运作环境、政府监管等方面相对完善并涌现出更多具有相当实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和优秀的中小企业以后,案例才会更具代表性。当然,目前使用的中国企业案例能够折射出现阶段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必然需要不断的更新。
中国管理者更依靠商业直觉
  从中欧多年运作EDP课程的经验来看,国内企业高层管理者往往习惯于在不分析具体细节和报表的情况下迅速下结论。这种跳跃性的思维,是中国商业环境下企业家相对发达国家管理者更快更容易成功之使然。“我们这么多年不就这么过来了”、“数字是财务的事情,我只管战略层面的事情”、“中国
  的环境完全不同”、“能不能告诉我们怎么做”等思维定式在中国企业家中是比较典型的。
  我在6月份“全球CEO课程”哈佛模块进行之际与一个朋友在美国波士顿见面,他过去曾是国内一家领先的消费电子公司的核心管理成员之一,目前自费在波士顿的一家商学院学习为期一年的全日制管理课程,学员都是世界各地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经过一个星期的预科学习,他切身感觉中国企业和国外公司高管在理念上的区别:“讨论案例时,我有时甚至不用了解具体数字信息,全凭我的商业直觉,而且多数情况是正确的,但我的同学们总要问我W h y?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我不同,因为在国内的商业环境中,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做过来的,但现在我了解了不同,并正在修正我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因为驾驭一家跨文化、跨地域的跨国公司全凭商业直觉迟早会犯大错误。”
  东方文化的内敛:绝大多数中国高层管理人员不习惯于在大庭广众下被发问或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在国内商学院的课程评估表中,可能经常出现“为何教授总是问我们,而不直接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教授多讲”等字眼。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案例细节和背景资料,有的学员在课堂发言时难免词不达意,固有的思维和跳跃性的表达使得其他同学和教授难以理解。但是随着管理人员的年轻化趋势,课堂冷场的现象有所改变。
  我在多个商学院的高层经理培训课堂上见到的是来自世界各国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踊跃发言,甚至相互争论,以至于教授要讲的话很少。而在国内商学院的课堂上气氛就不太活跃,这不仅是中国学员,也是其他东亚国家学员的一大特点。可能有很多中国高层管理人员在课堂上喜欢这样的教授:他们完全迎合学员的“口味”上课,把案例当做一个个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学员听,学员仅仅在座位上听和看。这种“讲故事型”的教授在中国国内并不少见,但是这种讲课方式极不利于学员学习新的知识,因为学员缺乏参与、表达和分享,没有积极思考和动手。
  总而言之,国内管理者虽然对案例学习有热情,但对案例学习的要义还缺乏深入了解,而传统的思维习惯和东方文化以内敛为美的价值观更是与案例教学的精髓背道而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稿作者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经理培训部执行主任 刘涌洁)

 

案例教学的中国之惑

课程报名,请您可以填写以下表格,并回执:
姓名: 性别: 身份证(或护照): 手机:
单位名称: 职务: 学历(或职称): 邮件: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上五条同类信息:
  • CEO,不改变财务风格就下课!
  • 有效: 年度培训计划的关键词
  • 酒店高管奇缺"薪"情看涨
  •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三)
  •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