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切不可被当前利益淹没更新时间: 2013/5/29 17:39:28 ☆ 电话:010-82431150
|
“战略”开始变得不太吃香了,在民意通过舆论越来越有能力影响国家决策的今天,当前利益受到更多重视和突出。对外领域的这一变化尤其明显。或许很难对此做绝对的价值判断,这是中国当前的现实。 中国是大国,中国的变化在牵动世界。那些从中国崛起中受益或自认为“受损”的国家,都在制定、执行自己的对华战略。当然它们有的能把对华战略搞得完整些,有的也受制于国内舆论和政府频繁更替的牵制,战略被冲得七零八落。 战略是什么?它就是为实现重大或全局性目标配置、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的计划和原则。一个国家有战略,显然比没有战略要好。然而战略都是长效的,不像“战术”那样直观,立竿见影。在民意活跃的时代,战略的实施环境总是要打一定折扣。 实施战略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耐心,但民意的耐心度从来就不高。这是很自然的事。民意往往是个人意愿的简单集合,它有着相当的朴素性。对老百姓来说,吃到嘴里的肉才是真的,碗里的都不一定是自己的,更何况锅里的,挂在墙上的。 但又说回来,中国长期由中共执政,制定战略的政治条件依然要比几年一换执政党的那些国家好得多。不少国家在关键外交方向上几乎被极端舆论指挥,一旦遇到对外冲突,政府缺少制定战略的基本空间。 中国的问题是国家利益面十分宽大,在不同方向上需要不同战略,但在全局中,这些战略又显出了局部性,或者有了不同的战略分层。中国的最大战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样的高度上,次级战略就需要彼此协调,把握各自的节奏。一个有雄心的大国大概只能这样做。 然而战略规划如果不被现实淹没,就需要有调动、配置资源的权威力量。舆论轰轰烈烈,但它如果能同战略实施形成默契关系,而非对立关系,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中国社会应当在多元化时代保持两个重要共识。第一是,要承认战略对国家的重要性,尤其在对外领域,实现各种利益有轻重缓急,中国需要有进有退,我们不可能同时在所有方向上追求强势。 第二是,对外战略有很高的外交专业性,在总体透明的基础上,它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交给专业团队,并由国家最高决策层掌握。中国需要在多元化时代处理好外交民主和国家战略强有力实施的关系。 需要在此提出的是,国家权力机构和外交当局也要对实施战略更有信心,理性对待舆论的各种声音。民意有短视的一面,但民意决非对战略一窍不通。只要政府的策略真正有利于人民的长远利益,政府的坚持就最终能够得到公众的理解。 官方既要认真倾听,也要对各种争议有一定的承受力。官方不能把获得舆论掌声作为制定政策的主要考虑,中国今后的大多数战略都会遭遇一些不理解、嘲弄甚至部分人的激烈反对声。某项战略被一致拥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媒体虽然越来越热衷批评,但中国的战略运行环境仍是全球比较好的。坚持对战略全局的维护,并让民众不断看到走战略路线的好处,国家就会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时代的良性循环,避免走向很多国家的战术偏执,甚至变成一盘散沙。 中国的最终成功一定首先是战略运筹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国家与外部的战略互动中,尽管我们有时会全然不知。国家的战略成败都会到头来深刻影响甚至转化成我们的个人境遇。 相关链接: * 清华大学《战略经营》总裁高级研修班 招生简章
|
|
||||||||||||
|
||||||||||||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