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受聘清华兼职教授更新时间: 2010/7/15 18:32:18 ☆ 电话:010-82431150
|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受聘清华经管学院兼职教授 发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与分析”演讲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陈旭副书记在致辞中代表清华大学、代表顾秉林校长和胡和平书记,对姜建清董事长受聘成为清 姜建清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能接受清华大学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的兼职教授聘书,感到十分激动。他说,实践工作更需要理论的滋养,作为一名来自实践部门的工作人员,希望将来尽可能地用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老师们一起探讨在中国经济以及金融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学术报告开始前,钱颖一院长作为主持人特别介绍了这场报告的背景。随后,姜建清董事长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最新动态,并对相关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姜董事长首先介绍了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和方向,以及中国在国际金融监管变革中应采取的态度。姜董事长指出,这次危机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正改变着全球的金融格局,金融监管改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应当在早期参与规则具体细节的制定,研究规则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发表意见,站在新兴市场国家的立场,注意保护中国的利益。 姜建清董事长演讲 随后,姜董事长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详细内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影响。 一是严格资本定义。本次金融危机中,全球银行业的整体资本质量表现差强人意,各国政府被迫向银行注资救助,引起了较大争议。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资本质量、一致性和透明度的措施。由于中国及整个亚洲银行业(除日本外)本身资本质量较好,因此在新要求下所受影响较小,而欧美同业所受影响较大。 二是提高资本充足率。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研究表明,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会引起经济增速的放缓,甚至在有些国家引发经济衰退。因此对于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应当综合考虑、稳步推进。 三是强化流动性监管。在本次危机中,多家银行由于流动性问题而倒闭。为了汲取金融危机中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综合考虑相关监管标准。虽然对中国银行业影响不大,但仍要对不同的市场的情况综合考虑。 四是引入杠杆率控制措施。杠杆率过高是这次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引入杠杆率限制可以增加额外的缓冲,减少模型风险和计量错误带来的影响,降低银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 五是解决顺周期问题。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监管体系具有顺周期的特性,客观上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机构希望通过降低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提高拨备制度前瞻性、建立超额资本、抑制信贷过度增长、修改相关会计准则等措施来降低顺周期性。 六是应对“大而不倒”系统性风险。这次危机中间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表现不尽人意,导致相关监管机构提出了一些专门针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但是“大的银行必然导致系统性风险”这一论断过于武断简单化,新兴市场大型银行对于系统风险的影响与发达市场存在明显差异,相关监管措施也应当有差异。 活动现场 最后,姜董事长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快;中国银行业要从综合化、国际化、金融创新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四个方面努力,走出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原创性的科学发展之路。演讲结束后,姜董事长还对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记者:张云阶) 姜建清董事长简介 |
|
||||||||||||
|
||||||||||||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