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年成绩斐然


更新时间: 2008/12/9 0:41:19 ☆ 电话:010-82431150

 

清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年成绩斐然

  培养和集聚了一批学术带头人,促进了学科建设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设立之初便定位于“培养、造就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清华大学的部分优秀学术带头人成为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而受聘后回国工作的特聘教授也已经成为所在学科的领军人物。至今,清华大学有7位长江学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是饶子和、杨卫、范守善(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薛其坤、郝吉明、孟安明、张希。先后有15位特聘教授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他们是符松、李亚栋、南策文、曾攀、应明生、尤政、孟安明、张作义、李稻葵、王小云、陈晔光、白重恩、黄翊东、张政军和余锡平。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在清华大学产生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效应,促进了学科建设。

  1998年~2007年,清华承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余人,其中10人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饶子和、罗毅、姚强、南策文、吴建平、雒建斌、孟安明、王光谦、胡事民、张希)。长江学者负责的科研项目入选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10余项(康克军、王光谦、尤政、杨卫、郑泉水、吴建平、韩征和、聂建国、欧阳明高、程京、周济、南策文等)。长江学者负责的科研项目入选教育部科技奖励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的有20余项。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克军在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项目中担任主要负责人,组建了以青年人为主的开发团队。几年中,他们将关键技术转化为产品,先后开发生产了固定式、移动式和组合式等多种集装箱检查设备,在我国海关装备后,对大力打击走私犯罪、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出口到40多个国家,占据了该产品60%以上的国际市场,获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一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誉为“为国家解决了大问题”。

  1998年以来,学校先后在生命学科设置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特聘教授岗位,共聘请了8名特聘教授、 4名讲座教授。他们分别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特别在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备受关注的成果,使生物学科的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全国生物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生物系师资队伍建设名列全国第一位。近年来,生物系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提高,出版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教材及中英文专著,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十几项、授权发明专利五十多项。2004年、2005年生物系长江学者孟安明、陈晔光研究组及饶子和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Cell》杂志上;罗永章教授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全系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

  力学系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特别是通过杨卫、郑泉水特聘教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微纳米力学和智能材料的力学”创新群体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保持和发展了工程力学学科优势,进一步扩大了在国际力学界的影响。在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力学学科再次获得全国第一,并且相对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也推动了清华大学人文学科的建设。从2004年开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期实施范围扩大到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清华大学入选长江学者的文科教授有7位,他们分别是人文学院景军教授、张国刚教授、万俊人教授,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白重恩教授、陈国青教授和陈剑教授。他们不仅在学科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为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决策献计建言。(人事处 供稿 襄桦 编辑)

 

清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十年成绩斐然

课程报名,请您可以填写以下表格,并回执:
姓名: 性别: 身份证(或护照): 手机:
单位名称: 职务: 学历(或职称): 邮件: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上五条同类信息:
  • 长江商学院黄明:强大的私募股权融资市场很重要
  • 无入学考试的“MBA”-EDP培训企业中层充电首选
  • 两期文化市场管理高级研修班结业
  • 2008清华管理全球论坛文字直播实录(二)
  • 2008清华管理全球论坛文字直播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