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七个新转向更新时间: 2007/8/23 11:48:05 ☆ 电话:010-82431150
|
公共政策的七个新转向
未来五年中,中国的公共政策可能有若干新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执政的治理策略模式的调整。试预测数个方面的转化,以供讨论: ——由实质性重视私营企业主,宣示性重视弱势群体,转向给予由专业人士构成的“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及其政治代表性予更多重视,从而构建出与社会阶层发育更接近的政治权力分配架构,但社会底层的发言权相对较小的结构性问题仍然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由内幕决策性与宣传掌控型的政党领导模式,转向重视社会工作,加强政党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方向。以党的组织系统推动的新社会工作运动将很快浮上台面,强调执政党需要更多介入社区服务与基层社会动员。 ——由重视劳动价值的意识形态政策转向更为重视投资价值的公共政策,经济调控工具库中的资本作用工具将更为增加。由政府掌控的国家投资行为不仅仅表现在国内基本建设方面,更将进一步渗入全球基础建设投资与基础资源开发。 ——由较为韬光养晦的全球行动策略转为更为积极的全球竞合策略,在更多更好国际组织与区域合作中形成更具中国色彩的策略主张。其中利用各类国际组织与区域组织,正面面对各项议题的自信与能力大大加强。 ——由强调睦邻友好为主的区域性外交战略转为全球外交战略,并在包括非洲、拉美和欧洲展开更为积极的合作。“远交近交”的策略替代“近交远冷”的策略,外交意义上的“第二大国”形象更为突出。 ——由自上而下的控制式治理体系转向系统控制及民众反应的平衡要求模式,给予民意以更多反应的渠道与机会。其中公众评价、电子信息化、村以上级别的政权选举试点都将是意料之内的发展。 ——由严控性的内幕选人机制转向适度的党内民主遴选人事机制,实现政务人事的优化,加强领导层的群众支持基础及群众影响机会。新的党内提名与选举办法的调整与改革将是未来几年中,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非常令人注意的看点。 |
|
||||||||||||
|
||||||||||||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