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误读的世界


更新时间: 2007/4/8 11:53:31 ☆ 电话:010-82431150

 

 
   两百年前,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先驱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力主“睁眼看世界”。两百年后,站在中国的视角表达中国立场的前提,依然是要对这个世界有着客观和理性的认知。“我们误读了世界,却还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当年的提醒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当“世界误读中国
”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日前,新华社多位驻外记者就介绍了一些“误读”情况。
 
    》》》误读一
    伊朗人恨死美国
    【常见误读】伊朗与美国断交20多年,伊朗政府是反美急先锋,但伊朗民众却渴望了解真正的美国社会。年轻人热衷考托福克林顿传记很畅销
    自从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和美国断交,并打了二十多年“口水战”,伊朗政府似乎成了反美的标志。
    “伊朗人是不是特别恨美国人?”每次国内的朋友这样问,记者都要解释半天。西方媒体对伊朗的报道往往戴着有色眼镜,一些国内媒体又很容易“跟着西方走”。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媒体上的伊朗总是充斥着暴力性质的“反美”等。其实这种报道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伊朗社会的真实面貌。
    一个20多岁的伊朗朋友说,民众反美游行都是“政府组织的”,很多伊朗人不喜欢这种游行,因为“没意义且堵塞交通”。这样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伊朗民众的观点。在德黑兰的大街上,经常可见托福、GRE等英文培训班的大幅广告牌。考托福已经成为伊朗年轻人的时髦玩意儿。一个伊朗年轻人说“很渴望了解真正的美国社会,也希望他们能够了解真正的伊朗人”,这种情绪在伊朗人中很普遍,因为除了伊朗政府对美国言辞激烈外,普通伊朗人大都热切地希望了解世界。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伊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他们也爱穿时髦的耐克,喝可口可乐。在德黑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哈里·波特》等书籍都很畅销。
    无论伊斯兰革命之前还是之后,都有大量伊朗人前往美国留学和工作。目前在美的伊朗人大概有100万,其中包括网上拍卖公司易趣创始人皮埃尔·奥米戴尔等名流。
 
    》》》误读二
    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
    【常见误读】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时,往往把韩国人描绘成民族情结深厚的“政治动物”,而其国民不买日货、为抗议日本不惜断指都成为误读的“论据”。买国货与爱国无关利益永远是老大
    在韩国人不买日本车这件事上,我们的理解与实际情形是有差异的。对韩国人而言,韩国车质量优,服务好,价格低,买它很平常,与爱国不爱国无关。相反,如果韩国车毛病多,价格贵,不管再喊爱国口号,大家也不会买。一位韩国教授说,他注意过中国的媒体喜欢宣传韩国人怎么爱国怎么只买韩国产品之类的,他觉得,那是中国人在按自己的观念来解读韩国人,韩国人一般不那么泛政治化。
    前些日子,媒体报道农民示威抗议韩美自由贸易协定。他们不全是农民,其中一部分人是专业人员,为各团体雇佣,充当示威抗议的生力军。农民反对自由贸易协定,完全是出于利益考量。如果美国廉价大米涌入,农民就不好活了。可是,因游行而被困在公交车里的韩国人,对农民的举动却颇多烦言,有便宜大米可吃,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利益分化,立场就不同,这才是真实的韩国。
    占据韩国报纸头版头条的,不是参拜靖国神社,而是类似这样的数据:2005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227亿美元。对此,韩国成年人的态度是面有羞色:技不如人,对不起大家。他们不会只为泄愤而空口呼吁抵制日货,更不会在自家酒吧门口写什么“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他们都希望能有更多日本人来韩国旅游,赚更多的钱。
    在咱们一般印象里,日本人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中韩往往是联合发声。这是对的。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当韩国人跟咱们一起大声嚷嚷时,人家的活可一刻没停。在国际交往层面,利益永远大于肾上腺,连韩国的出租车司机都明白这一点,所以对日本游客更客气。
 
    》》》误读三
    以色列对中国充满感恩
    【常见误读】当年接纳和拯救犹太人的那段历史,被很多中国人拿来当作解读中以关系的万能钥匙,认为以色列会因此在国际事务中“感恩中国”。年轻人喜欢中国与史无关
    在以色列,记者每逢向当地人自我介绍说“我是中国人”时,总能受到热情的欢迎,随后他们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国内很多人认为,犹太人对中国的良好情谊主要是基于感恩,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掀起的灭犹浪潮中,中国上海以宽大的胸襟收容了两万多从中欧国家逃难来的犹太人,给予他们生活援助。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却难免有些以偏概全。
    对于那些曾被中国收留的犹太人来讲,中国的确是他们的恩人。但伴随着原居中国犹太人的陆续作古,这段历史在以色列也渐渐成为尘封往事。更多的普通以色列人是以平常心态走近这个东方国度。记者的朋友塔利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去饱览那里的秀丽山河,对中国对犹太人所行的善举,她全然不了解。
    记者在以色列遇到过许多“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的理由也五花八门。几个月前,在以军的炮兵阵地上碰到一名叫汤默的青年士兵,他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曾经学习过太极拳,现在正在研究中国哲学。中国的武术、医药、艺术、哲学等正在吸引着以色列人。
    以色列和中国的交往日益密切,民间沟通渠道也呈现多样化,此时,中国人更应以一种平等、平和的态度来看待中以关系。固执地指望以色列凡事都站在中国一边,也是不现实的,国家政治中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的还是“利益”。
 
    》》》误读四
    印度远落后于中国
    【常见误读】印度是一个除软件外在其他方面比中国落后许多年的国家。破败下的活力印度不只有软件
    由于中印同是具有相似国情的大国和邻国,印度近年来在国际舞台的日渐活跃,也使中国公众对于印度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
    中国公众了解印度的渠道多半还是透过媒体。但遗憾的是,虽然近年一些媒体在大力报道印度,仍然有很多误区,而且不少中国媒体还是跟在西方媒体后面看印度。
    印度的脏乱和贫穷落后常常暴露于表面。印度的贫民窟往往散落于大城市最繁华地带,乞丐落落大方地向人行乞,印度的高楼大厦不如中国多,马路不如中国宽、大型购物中心不仅少也没有中国那样气派。然而,隐藏在印度破败外表之下的,却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国度。
    对于印度,中国媒体基本上围绕几个点来构筑其形象框架:核与导弹、软件、大国梦、印度追赶中国、宗教和种姓冲突、中印边界问题、天灾人祸以及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久而久之,中国人眼中的印度形象便出现了扭曲,印度似乎是一个不断追求大国梦想但又力不从心的国家。
    但显然,那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印度。除了软件之外,印度在其他不少领域的发展也相当了得。印度是世界生物大国、药品制造大国、“世界的办公室”,未来印度还要做知识大国。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但它却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结构最年轻的国家,这将可确保印度在20年后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以发展经济。印度在许多方面的确不如中国,但我们也用不着看见几篇外国人表扬“中国比印度好”的文章就感到洋洋自得。
 
    》》》误读五
    俄罗斯与老美对着干
    【常见误读】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俄,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向挑战美国的委内瑞拉大卖武器。2006年,俄罗斯对美外交让不少国人欣喜断言:俄罗斯羽翼已丰,应该是又要跟老美对着干了!反美情绪的确高没把美国当敌人
    俄罗斯的对美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苏联时期很干脆:美国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美国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叶利钦初期很鲜明:美国佬干的,就是俄国人盼的;普京抛弃这两个极端,回归理性,根据本国利益和国际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如何应对。
    俄罗斯对美态度之所以发生变化,还由于美国并没有因为俄罗斯支持其反恐战争而给予回报。俄罗斯精英和民众感到受骗上当,反美情绪扶摇直上。
    但俄美两国现在既不是盟友,也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加对手,双方该合就合,该掰就掰。即使斗,在非原则问题上也是互相妥协。“尽管美国是王八蛋,但是俄罗斯的安全环境现在离不开美国。”政治观察家拉齐霍夫斯基的观点代表了多数俄罗斯人的心态。
    俄罗斯的这种对美外交符合普京亲自宣布的外交三原则——实用主义、可预见性和国际法至上,其精髓是实用主义——一切服务于本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
    最近的例子就是联合国安理会伊朗核决议。俄罗斯没跟美国过不去,同意制裁伊朗,但又捍卫了本国的经济利益,制裁只涉及军事核计划,既不禁止俄伊在布什尔核电站建设上的合作,也不禁止俄向伊出售防御性武器。
    
7 大"想当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国或外国人的一些看法上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样或那样,但或许事实并非如此。
    问:非洲国家穷得叮当响?
    答:错误。现在的非洲至少有17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美元,我们对非洲应该刮目相看。
    问:发达国家年轻人都买房?
    答:错误。多数西方国家的年轻人都更喜欢租房,超过一半的美国人选择在工作10年、结婚5年后才着手买房。
    问:外国人性生活很随便?
    答:错误。今天的西方社会已经对性自由带来的后果顾虑重重,逐步提倡保守主义:性知识上开放,性行为上保守。
    问:英国人很绅士?
    答:错误。在欧洲,人们一提起英国人,往往会觉得是喜欢聚众闹事的粗野象征。
    问:外国人也爱发短信?
    答:错误。在加拿大,人们还是更喜欢以打电话的方式沟通,短信几乎无人问津。
    问:美国孩子很轻松?
    答:错误。美国孩子上学前几年虽然一般没有家庭作业,但在到12岁的法定工作年龄之前,他们大多会在课余、周末或假期干些零活,挣些小钱,培养独立自主和社交能力。
    问:新加坡人也爱到饭店聚餐?
    答:错误。在当地饭店聚餐的多数都是中国人,本地人大多没有到外面吃喝的习惯。

 

中国人误读的世界

课程报名,请您可以填写以下表格,并回执:
姓名: 性别: 身份证(或护照): 手机:
单位名称: 职务: 学历(或职称): 邮件:
电话/微信:010-82431150、13811548421
邮件:qhedp@mail.tsinghua.edu.cn

上五条同类信息:
  • 提升管理产能 中层经理人打赢“保职战”的利器
  • 逾七成经理人感觉压力大
  • CIO:跨越职场两道坎
  • 三大角度洞察中国式管理智慧
  • 媲美韦尔奇的中国式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