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项目 | 课程系统 | 首页  
 
 
学习咨询电话:
O1O-8243115O
□ 网 站 目 录 □
EDP新闻     
业界动态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知识库     
相关政策     
北京大学总裁班项目
高端培训项目

=== 行业、特色类===
 
=== 金融、财经类===
 
=== 商道、经管类===
 
=== 经典管理类===
站内检索: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一)


最近更新:2006/11/27 10:24:00 受关注度:7688 来源: 财富
打印本页 文字 〖 自动滚屏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一)
 
全球化和信息化给海尔提供了整合资源的平台

    1996年的海尔,并不是当时国内家电企业中最出类拔萃的。那时,主营电视机的四川长虹名气更大,营业收入高达百亿元,是海尔的一倍。那一年,海尔的营业收入是60亿元,只有一个工业园,没有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贸易也只有5,000万美元。显然,像当时大多数的国内家电厂商一样,1996年的海尔仍然是一家以国内生产、销售、经营为主的公司。

    10年后,海尔已经是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厂商,全球的规模超过了千亿元,是中国排名第二的TCL集团的一倍,而四川长虹已经退出了行业领导者的竞争。今天的海尔有15个工业园,50,000名员工,在30个国家设有生产、设计和营销中心,海外销售达到30亿美元,是一家正在大规模参与国际竞争的重量级行业玩家。

    这一切的变化,都始于张瑞敏强烈的品牌使命感和国际化意识。自1984年起,张瑞敏就树立了创建世界名牌的目标,而且这一信念从没有动摇过。20多年来,海尔一直没有在代工和进入无关产业上投入过多的资源。同时,从海尔还是一家亏损小厂开始,张瑞敏就把最终的对手定为跨国公司,而不是本土厂商。早在10年前张瑞敏就表示,家电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没有国内和国际市场之分。“如果不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国内的冠军很快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事实证明,他所言不虚。目前,三星、LG和西门子等国际品牌开始大举攻占中国家电的高端市场,大部分的中国厂商似乎只能在低端市场生存,但海尔显然是个例外,这与张瑞敏前瞻性的国际化意识是分不开的。

    即使成功如今天的海尔,张瑞敏依然十分冷静。他说,10年来海尔的竞争力虽然在上升,但并不意味著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在缩小,“其他中国企业的状况恐怕也差不多”。“而如何与它们在国际市场竞争,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但在这方面的进展还是比较慢。”在接受《财富》(中文版)的多次采访中,张瑞敏反复强调的是“对海尔而言,国际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让他欣慰的是,“虽然海尔还不是一家很成功的国际化公司,但所有的员工已经从思想上树立了国际化的意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也是海尔保证未来发展的文化基础。

    在《财富》(中文版)创刊10周年之际,张瑞敏再次接受了本刊记者黄翔的采访。参加采访的还有Hay(合益)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玮。Hay(合益)集团是《财富》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调查的合作伙伴。海尔集团在2006年度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调查中位居第一。

    黄翔:十年来,海尔积累了哪些能力,能够保证缩小差距并赶超这些跨国企业?

    张瑞敏:如果说海尔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话,就是能够要求自己不断变革。我们看到,即便是世界级企业,失败往往也是因为失去了自我变革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有很多,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核心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概念。海尔的核心能力首先是有一种谦虚的心态。不少原来比海尔好得多的企业现在都不见了,什么原因呢?往往是成功了一次,就吃老本了,而我们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你看到的海尔大学是按照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式建造的,它就被命名为“谦园”。我的观点是,任何事物走到极端都不好,但也许只有“谦”可以例外,你再“谦”也不是坏事。

    这种心态,我觉得已经变成了海尔的一种管理方法,就是:从我开始,到所有的中高层员工,都要每天审视自我,看看是否符合海尔的“两创精神”,即创业和创新。

所谓创业,就是每天从零开始;所谓创新,就是今天如何做得比昨天更好。所以,我们的一些变革,比如流程再造等,所有的员工都会接受。如果我们把核心优势固化了,就失去了“两创”精神。

    黄翔:十年前,海尔只有60亿的规模,现在已经超过了1,000亿,从CEO的角度,挑战也应该大不相同了吧。

    张瑞敏:简直是天壤之别。十年前,我说什么,大家照著做就可以。就那么大的盘子,我一个人能“看”得过来。但现在的海尔,就好比是我们所在的这幢大楼,每一层就是一个等级,每一层的每一个房间就是一个部门,他们之间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作为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你对下面发生的事情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真相。所以,怎么打通这幢大楼,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海尔这几年来一直在为化解大企业病而奋斗,这是一个永远要面对的课题。说句不好听的话,我就是死的话,也要明白是怎么死的。很多企业失败的时候,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但我相信一点,世界既然变得扁平了,一个企业就应该也是扁平的,但真正要把这么大的一幢楼变成一个扁平的结构,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

    黄翔:我插一句,您提到《世界是平的》这本书,您读的是英文版还是中文版?

    张瑞敏:是台湾的中文版,因为大陆的简体字版当时还没出版。

    黄翔:海尔内部对这本书是不是有过很多交流?

    张瑞敏:是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要让企业做强,要让顾客做大。如果要让顾客做大,就是怎么样给顾客搭建非常好的平台,这样你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我的产品的开发,就不仅仅是“我能开发出什么给你”这样简单,而是你要什么,我就应该开发出什么。我们现在在美国和欧洲都建立了当地的设计中心,投入相当大,特别是人工费很高,但你必须要建。

    我的另一个观点是,如果让顾客做大,前提必须是在企业中让员工做大。因为用户的满意度来自于员工的满意度。所以海尔在企业内部要搭建一个平台,员工有自己的天地。让员工做大,还意味著要让领导做小。现在,往往是领导在做大,我要你怎么做就这么做。实际应该倒过来。员工要问,我为了这个目标,我要怎么做,你给我提供什么资源。领导也是一个服务员、一个勤务员。

    陈玮:谈到克服大企业病,作为CEO,您做了哪些事情去推动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

    张瑞敏:我做了两项工作。第一,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自主经营的机制。第二,管理好最高级的经理人。还有,就是办本部长脱产研讨班。通过这些办法,把企业的目标转化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再围绕这些项目建立独立的经营公司和一个“无边界”的团队。办本部长的脱产研讨班,主要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过去用的是职能式的办法,而现在很简单,由市场将所有这些人组成一个自主经营的团队。换句话说,就是用市场将海尔联系起来。

    黄翔:如果再展望未来十年的话,您觉得阻碍海尔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比如,是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还是来自企业内部机制的不足?

    张瑞敏:我觉得这两方面都有。海尔目前的状况像是处于一个高原期。假设你身处海拔5,000米,如果我们的干部看到的只是下面的海拔100米,就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二)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三)

张瑞敏:国际化是最重要 也是最困难的(一)     

电话:O1O-8243115O

其他问题、索取资料 】:请填写以下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您!

请您尽量详细填写以下内容,以便工作人员给您更确切答复!

主 题: *您提交的主题
类 型: *请选择提交信息的类型
姓 名: *必须填写
E-mail: *请填写有效E-mail
职 务: 如:HR主管
地 址: 如:湖南长沙***公司
电 话: *必须填写

提交信息:[请适当使用Enter键来换行] 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您的问题.
    

       


上五条同类新闻:
  • 谁能治高管失眠?
  • 给戴尔上堂课
  • 国际投资银行青睐循环经济项目
  • 知易行难的目标管理法
  • 如何全面提升集团价值创造能力(四)

  • 下载: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认证考试  
    下载: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认证